在总理报告中谈到,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健全分级医疗体系至关重要。它是通过国际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引导,来逐步完善我国医疗体系和逐步改善就医和医疗保障的体现。
一、分级医疗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分级医疗就是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通过政府调控和市场调控两只手达到合理分流患者从而实现有序医疗,最终达到基本医疗到基层医院,大病到大医院。目前的医疗是无序的、混乱的,是以病人意愿为主,医疗分层无法界定。比如我在专家门诊看的患者中15个有10个都不需要我来看。
二、目前分级医疗存在的问题
从现在来看,分级医疗还是一句空话,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
1.患者不相信基层医生,不愿意到基层看病;基层医务人员看病人的积极性也不高,结果就是小医院门庭冷落,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不高,而且不方便,药品种类也太少。
2.医保支付差异化不明显,起不到引导分流患者的作用。
3.大医院的不合理吸引:盲目扩大规模,在利益驱动下,增加门诊量更多患者入住;形成所谓的医联体,名为强基层,实为医院扩张。
4.基本医疗的界定不清。
5.缺少对各级医院医疗行为和医疗质量的评价体系,“量”是硬的,质是“软”的。
三、健全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议:
1.凝聚广泛共识,中国现有医疗资源解决全民医疗问题绝非易事,必须有序引导,加强管理,就近享受基本医疗,政府和市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适当兼顾患者就诊意愿。
2.尽快建立和细化基于目前医疗条件的分级医疗标准。
管理标准:流程上应先基层,再转诊,恢复30多年前的三级转诊体系;基本医疗基层的初诊率,大中型医院非转诊就诊率或住院率。
专业标准:制定各专业分层医疗指南,包括三级医院治疗的病、二级医院治疗的病和一级医院治疗的病。
3.加大基本医疗病人初诊在基层医院和大医院医保报销比例之间的差别。
4.建立完整的各级医院医疗质量评估体系,不仅要评估医院病人的数量,还要评估质量和基层医疗病人的占比。
5.加强基层医疗的合理建设,设立建设标准,防止过度建设,适当扩大基本药物的使用种类。
四、分级医疗体系的完善需要大环境的深化改革
1.医疗体制的改革,明确定义什么是基本医疗,通过市场调配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2.加快推进医生多点执业和薪酬制度改革。
3.完善急救和大病转运救治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