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09年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件出台为标志的新一周期的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社会各阶层对于就医看病的感受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对于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此项民生工程无论是管理制度设计、运行机制探索,还是实际效果评价都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且永无止境,永远处在高期待、高要求的氛围之中,只能在不断的变革中前行,没有最好,只有较好。
为了较好地进行医药卫生事业工程,我认为首先应从宏观上相对明确两大关系。一、市场和计划的关系:在我国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双轨制的大背景下,公立医院的运营,市场成份和计划成份各占多大的比重,应以哪个为主?目前公立医院实际上是在近乎完全市场化的机制下运营的,市场化背景下的逐利行为是难以控制的,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看病贵;二、自上而下和从下向上的关系:在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社会各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医药卫生事业有了一定基础的时候,是继续以摸着石头过河为手段探索前行,还是侧重顶层设计,设定目标,做好规划,明确手段,保证实施。如果顶层设计的好,保障又有利的话,就能逐步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医药卫生事业的核心内容是病人在医疗机构(医院)看病就医。如果把医疗机构(医院)比作天平的支点,病人和医务人员就担在天平的两端。我把天平的三个点:病人、医疗机构和医生以问题(共18个问题)为线索的方式归纳编写了医药卫生事业之“三字经”。
病人 |
医疗机构 |
医生 |
“懂常识”——防病 |
“看好家”——卫生室 |
“招得到”——高中生 |
“有知识”——治病 |
“守住门”——县医院 |
“培养好”——医学生 |
“好保障”——医保 |
“容得下”——大医院 |
“留得下”——毕业生 |
“别太急”——看病 |
“照顾好”——服 务 |
“用得上”——青年医生 |
“信其是”——服从 |
“送得回”——社 区 |
“提得起”——科室骨干 |
“会表扬”——尊重 |
“可再见”——复 诊 |
“守得住”——学科带头人 |
医院 作为天平支点的医疗机构(医院)的属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它的价值取向:医院不是医务人员的也不是病人的!如果它是属于国有的,一般来说它就应该代言了国家的意志;如果它的主人是慈善家,它一般会表现出慈善行为;如果它的主人是赢利组织,并且是以赢利为目的进入医疗领域,那么它的行为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以赢利为目的社会资本是不应该被允许进入治病救人领域的(除非我国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准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为了把国家投入的有限资源使用好,我建议对公立医院应“抓两头,放中间”。即:在城市,重点建设好大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可以放掉中间的医疗机构,根据情况允许它们向两头靠,或放给以慈善为目的的社会资本;在农村,重点建设好县医院和村卫生室,放掉缺钱缺人的乡镇卫生院。
在未来中国,交通日益发达便利,信息化程度日新月异,从社区卫生中心到大医院,从村卫生室到县医院,人员往来,信息反馈如此便捷,我们还有多大的必要固守三级医疗体系?谁又能严格地区分开大病、小病和中病呢?
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看好家”,建设好了的县医院守住县域的大门,病人就不再涌向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县医院力所不能及的病人会有序转往已有稳固联系的大医院。我国人口基数大,病人众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需要高效运行的大医院,“容得下”大兵团作战,快速消化掉巨量的医疗需求,这就是中国特色!大医院特别是大学的附属医院,除了基本的医疗功能之外,还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医生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能,所以大学的附属医院不但是医院,还是学校和研究院。
医生 在世界上任何形态的社会,医生都是受人尊重的,医生的职业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高不可攀的,因为医生这个职业要求高智商、高情商,学制长、学业苦,工作累并且风险大。但近年来在我国,一流的高中毕业生多选择经济、法律甚至考古等专业而非医学,可以设想,未来中国在生命科学、健康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会如何。
招进医学门坎儿的青年学子怎样才能“培养好”、“留得下”、“用得上”、“提得起”、“守得住”,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各级别医生的薪酬待遇。我建议:谁办的医院谁管,谁管的医院谁负责医生的薪酬。用计划经济的办法定底薪(80%的时间服务大众,保底薪),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做绩效考核发奖金(20%的时间服务高端,挣奖金)。薪酬保底,奖金封顶。
(薪酬标准:①参照国际上行业间的比较原则;②国内已有标准的继承法则)
在我国同一部宪法、同一法律制度、同一医师资格考试标准的条件下,有资质的医师能否在原雇主单位之外行医(多点执业),征得雇主单位同意就可以了,似乎没有必要再次去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许可证,这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病人 种种原因造成我国社会慢性疾病病人、肿瘤性疾病病人快速增加,同时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使更多的病人能够有机会看病就医,造成了供需不平衡。如果病人“别太急”、“信其是”,就会理性选择医院、医生,并且相信医生而不重复就医,就有可能使看病不再那么难;如果医院医生加强健康宣教,社会大众选择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就可以防病,就可能不再有那么多的新病人出现。如果医保部门或医疗保险公司能够推出按疾病组付费等的管理方式,并监控保费的使用情况,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医药费上涨速度。
医药卫生事业问题在全世界不论是富国还是非富国都没有真正解决好,都在不断地探索、改革之中,在我国也很难一蹴而就。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能让我国的医患关系变得正常化,让担负救死扶伤职能的医疗服务行业成为中国社会的润滑剂。我们的改革要从制度设计上让世界上最不应该谈钱的医护人员面对患者的时候不再谈钱;在医院管理运行的层面加强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让医护人员的思想境界、道德修养达到高水准。北大医院“厚德尚道”核心价值的确立、“水准原点”医院文化的建设,已经收获了很好的成果(住院病人医患纠纷发生率逐年下降,从2007年的3.15‰下降到2013年的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