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到我国烟民队伍中
我国政府于2003年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简称《公约》)。200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公约》,并于2006年1月生效。这表明中国政府完全认同烟草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并承诺实施《公约》提出的各项控烟原则和措施,承担控烟履约的各项国际义务。
但是,8年来我国控烟进展迟缓。在此期间,中国烟草生产、销售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量增加,是在全球全面控烟背景下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10年末,国内外专家对我国控烟成效评估,得分仅为百分制的37.3分,排在全球170多个缔约国的最后几名。
政府出于国情、经济、财政收入、就业等全方位的考虑,在控烟履约上采取逐步推进控烟工作的策略,我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不作为或尽可能少作为。履约是缔约国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对中国的形象和声誉负责!更应该对国民的健康负责!其中,让烟草远离青少年、保护他们的健康尤为重要。
根据《2011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目前我国青少年吸烟率为6.3%,青少年尝试吸烟率为23.1%,其中男性青少年吸烟率超过10%。据此推算,我国青少年烟民约1430万,尝试吸烟达5250万。且青少年吸烟率呈上升趋势,并呈现低龄化特点。
吸烟有害健康已经过科学证明,吸烟对健康的危害远远大于目前大家深恶痛绝的雾霾。青少年正处于发育的重要时期,器官未发育成熟,对环境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弱,吸烟不仅会影响到生长发育,对健康的损害比成人更为严重,也会因成瘾而成长为又一代烟民。
目前中国男性吸烟率已经达到40-50%,全国大约有3亿烟民,政府总不会希望更多的青少年也加入到这支队伍中吧?!青少年是我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是实现强国梦的基础,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让烟草继续毒害我们的下一代,又如何实现“少年强则国强”的未来?!
二、原因:政府缺乏推动控烟工作的意愿和实际行动
1、政府推进控烟履约的意愿不强
由于烟草业能够推动GDP的增长,并为财政带来不菲的收入,政府推进控烟履约的意愿不强。在这种背景下,人的健康变为可有可无。经济发展原本是为了人民生活得更好,但如果因此失去了健康甚至生命,又如何能够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这种GDP不仅没有含金量,反而含有大量的“烟灰”量。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步入烟民的行列,越来越多的下一代因为烟草失去了健康,这种GDP和财政收入又有何用?!
2、政府相关部门不作为
政府相关部门在控烟方面不作为或职责不到位,是中国控烟履约进程迟缓的重要原因。以烟盒印制警示图案为例。《公约》)第11条及其实施准则要求,在烟盒包装上印制大而明确的、说明烟草使用有害后果的健康警示图形和文字。多个缔约国的实践证明,在香烟包装盒上印制醒目、清晰、画面较大的黑肺、烂牙、病容等警示图案,更能清楚地传递吸烟有害健康的信息,可促使部分烟草使用者戒烟和阻止新的吸烟者,尤其是对低文化水平人口、儿童青少年以及年轻妇女等更为有效。目前,全球已有82个国家和地区强制实施上述烟草包装图形警示,其中60个国家和地区要求其面积必须占烟盒正面和背面面积的一半以上。但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始终不推动这项工作,目前还是在烟盒上印制字体很小、反差也很小的“吸烟有害健康”等难以起到作用的警示文字,但却内外有别,在大陆以外(包括港澳台等地区和其它国家)销售的烟盒上都印制有警示图案,这不禁令人感到疑惑:为什么中国政府不保护自己的国民?两岸四地烟包警示图形也要“一国两制”?这是对消费者健康权益的严重侵犯。
三、建议
考虑到政府出于国情、经济、财政收入、就业等全方位的考虑,虽然近期全面推动控烟有困难,但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青少年,让他们远离烟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2016年起在所有烟盒印制警示图案
建议政府从2016年起在所有烟草制品包装上印制大而明确、说明吸烟具体危害的警示图案,如黑肺、烂牙、病容等,面积不应小于烟盒面积的50%,以使青少年清晰地知道烟草使用和接触烟草烟雾带来的严重健康后果。通过这种触目惊心的图案,阻止新的年轻吸烟者产生。同时,不得出现以任何虚假、误导的手段推销烟草制品,如某一烟草制品比其他烟草制品危害小和“低焦油”等词语。
2、政府相关部门应主动作为
近年来,每年都有很多“两会”代表和委员递交议案和提案,就推动我国控烟工作相关问题提出建议。从2011年起连续每年都递交包括烟草包装应印制警示图形建议的、有数百名委员的联名提案,但主办单位工信部的答复要么以降成绩为主、要么置之不理,缺乏正确对待委员建议的态度。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级政府有权不可任性,习书记说“有事好商量”。希望工信部能够正确对待委员的建议,主动与委员沟通,主动加快推进烟盒印制警示图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