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及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除接受医生进行的专业诊治外,还要接受许多由护理人员提供的服务。但长期以来护理专业得不到重视,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足,护士的工作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多数临床护士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大。按照要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床护比应为1:0.4进行配置,但实际上在很多医院和科室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都未真正满足患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临床中的护理人员未严格做到分层级管理和使用。大量的非技术性护理工作挤占了护士的工作时间,口腔护理、洗头、擦浴、扫床铺单等基础护理或生活护理占用了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大量的时间,使得护士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患者沟通,也不能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经过短期培训的护理员完全可以承担部分简单、基础的非技术性护理工作,让护士从事专业的医疗护理,如一般性专科护理、技术性强的专科护理、疑难危重专科护理、评估患者健康情况、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咨询/访视/会诊、病房管理及护生带教等各种工作。
此外,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工作内容的繁琐、工作强度及风险的增加,护士的离职率也越来越高。以上海市为例,三甲医院护士每年的流失率高达20%。离职的护理人员中,高学历的护士更为明显,多数因为他们在学校接受了多年的专业化的教育(很多为大专、本科或研究生学历),而在实际工作中却从事了大量的基础性护理工作,自身的价值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为更好推进医疗体制改革,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与发展,稳定现有护理队伍,建议:落实分级护理,区分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在三级医院建立护理员制度。
1、开展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员使用及需求调研,建立三级医院护理员使用制度
建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制定全国范围内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员使用及需求的调研计划,并组织相应机构承担、负责具体实施工作。通过调研,明确目前多数三级医院护理员的使用现状及三级医院对护理员的需求情况。依据调研结果,组织专家分析并制定三级医院护理员的配置及使用标准,建立三级医院护理员使用制度。
2、构建三级医院护理员培训平台,护理员持证上岗
护理员主要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和简单护理,不需要设立过高的门槛,也不需要太高的专业技能。护理员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教育浪费,还可解决部分文化层次较低人员的就业。但鉴于医疗护理有其行业的特殊性,为保证患者安全,建议构建护理员培训平台,依据培训标准开展三级医院从业护理员的培训、教育及资格认证服务。
3、优化医保覆盖范围,承担患者部分护理服务费用
在提升患者的就医质量、确保患者优质就医服务的前提下,为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建议医保部门进行相关调整,将患者在三级医院住院过程中使用护理员服务产生的部分费用纳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之中,由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患者共同承担患者接受护理员服务所产生的护理费用。
在三级医院实行的基础上推广到各级各类医院,做到人尽其才,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