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才培养是医改获得成功和医学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医学教育则是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
医学教育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紧密结合的综合性教育,既不同于哲学、历史等人文教育,又不同于理、工科的专业技术教育;医学生和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既需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知识,又需要有维护病人心理、心身健康的人文知识;既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需要有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既需要在校园课堂上进行理论学习,又需要在医院的门诊病房接受实践训练;医学教育还具有学科的多样性,如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药学和护理学等等。因此,医学教育在学制、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培养方式和目标等诸多方面具有其自身的教育规律。
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我国的医学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高质量的医学人才,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原来卫生部所属的重点医学院校,发挥了国家队、排头兵、领头羊的作用,带动了我国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才培养,促进了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1世纪初的大学合并潮,不少重点医学院校合并到综合性大学中。大学的合并可以更好地体现医学教育的综合性,有利于医学生的通识教育;可以利用交叉学科的优势,有利于医学研究的深入和扩展。有的医学院校,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在体现综合性的同时,保持了医学教育相对独立的完整性,医学教育得到了稳定的发展。
然而,相当一些重点医学院校,当时以“强强联合”与原综合性大学合并,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重点医学院校实质上被原综合性大学吞并。由于某些综合性大学主要领导不熟悉医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采用综合性大学管理其它学科的模式来管理医学教育,比如过于强调SCI论文,强调基础研究,忽视临床实践技能培训,符合医学行业特点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的大学的附属医院在行政管理上直属于大学,医学部或医学院仅管理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和药学等相对偏向于医学基础的学院或专业,几乎成为一个虚体。有的大学医学部或医学院行政管理权限非常有限,主要管理权集中在大学。所有这一切,使部分原来的重点医学院校受到重创,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大学合并已成现实,已经合并的大学再次拆分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在现有情况下,应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既实行学科交叉与融合,又保持医学教育相对独立的完整性;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科交叉优势,促进边缘学科和新学科的产生,促进学科建设,提高研究水平;另一方面要尊重医学教育的客观规律,保持和发扬原有重点医学院校的优势。要做好这项工作,优化医学教育的组织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此,我们建议:
1.在教育部,指定一位副部长主管医学教育,设置医学教育司,统筹协调和管理医学教育,制定医学教育相关政策,指导医学教育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和教育评估,从国家层面加强对医学教育的领导。
2.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部(院)主要领导作为综合性大学校级主要领导成员,如医学部主任或医学院院长担任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院)党委书记担任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在大学层面加强对医学教育的领导。
3.综合性大学医学部或医学院在人事、财务、对外交流及职称评定等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
4.综合性大学医学部或医学院所属的附属医院在行政管理上明确归属于医学部或医学院,以保持医学教育的完整性。
5.基于医学人才培养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密切关系,建议国家卫生计生委恢复对医学教育的管理体系,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应保持与相应卫生行政部门的密切关系,接受行业管理。
我们真诚希望,通过理顺和优化医学教育组织管理体系,使医学教育的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的客观规律得到应有的尊重,医学教育得到顺畅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质医学人才,为医药卫生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