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召开的卫生与健康大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历史性机遇。我国的公众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使用却仍然是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大国,我国承诺的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生效已满11年. 在此期间,全球共有180个国家使公约在本国正式生效,并积极制定各项控烟政策,控烟力度不断加大。全球成年人吸烟率从2007年的23%下降至21%,其中男性从38%下降至36%,女性从8%下降至7%。不论是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还是低收入国家,人群吸烟率都在下降,全球控烟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公约》生效前,只有爱尔兰一个国家立法,全面禁止在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吸烟,现在已有49个国家立法,全面保护不吸烟者,免受被动吸烟危害。提高卷烟税率是控烟最有效的措施,澳大利亚卷烟平均零售价格已经是20美元;菲律宾把烟草税叫做“罪恶税”,认为伤害百姓的健康就是有罪的。用从烟草收的税补助穷人的医疗保险。烟盒曾经是烟草业的广告重要阵地,但现在已有110个国家和地区在烟盒上印上了健康警示,揭示烟草使用的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2014年生产了全球44%烟草制品,每天有超过三亿人吸烟,超过7亿不吸烟人暴露在二手烟中。因此,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烟草受害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政策,全面遏制烟草在中国的流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烟草控制工作十分艰难。
目前中国18个城市有全面禁烟的法规,覆盖了全国10%的人口,北京公共场所控烟取得了明显效果。从2006年开始,卫计委、教育部就在大力推动全行业无烟,无烟学校、无烟医院成了社会上控烟的标兵。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有关规定的通知》领导干部、公务人员吸烟行为开始改变,政府办公楼二手烟暴露率开始下降。今年3月1日上海公共场所禁烟法律生效后,我们期望能看到比北京效果更好的控烟。希望也来越多的城市成为北京,成为上海。但是,遗憾的是,这些都只是部分省市的工作,作为承诺国还没有统一的举措。为此,我们建议:
1.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应该从控烟做起。建议在国家层面组织全民开展控烟行动,培养健康行为习惯的卫生运动;
2.加强控烟的国家级立法工作和手段,实现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3.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不得利用公众媒体开展烟草宣传,并在烟盒上有明显的健康警示;
4.结合我国国情,利用税收和价格手段对烟草销售和使用进行政策性干预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