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教育是培养从事口腔医疗卫生保健专门人才的教育,规范的培养过程是培养合格口腔医学人才的重要保证。
近10 余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口腔保健的需求迅速增长,口腔医生短缺。新建的口腔医学系、口腔医学院如雨后春笋悄然兴起,口腔医学院系从2000年的80余所猛增到2016年的180余所。这是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为之高兴。然而,高兴之余,也带来极大的不安与困惑。
口腔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临床学科,口腔医学教育除了需要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外,尚需有仿真头模等临床前期实习的教学设备、牙椅等必要的医疗设备以及足够的病人来支撑。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口腔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学组联合制定的《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明确要求:“招生数应参照教学条件确定,原则上,招生人数应做到仿真头模生均0.5台,实习椅位生均0.5台,能满足收治常见病种,完成实习大纲要求;口腔专业课教师数与在校学生数之比≥1∶6,专业课教师总数不得少于30人。”然而,不少新建口腔医学院系办学条件明显不足,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与之相反的是,这些院系招生数量极大,达到每年200—600名,系口腔医学老校和名校招生人数的3—8倍。有的学校因师资短缺,请外校教师讲课,讲课时3个年级一起听课;有的学校缺乏临床实习基地,学生只听课,不安排实习。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毕业生参加全国统一的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极低,这些院系培养出了大量合法不合格的口腔医生,导致口腔医师整体水平下降,不但无益于口腔卫生事业,反而造成口腔医生队伍的混乱。
面对这种现象,20世纪末,34家口腔医学院系院长、系主任曾经联名上书国家教育部,要求采取措施改变这种乱办学状态。教育部委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委会等学术团体制订了相关标准,教育部口腔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了评估检查,乱办学现象有所控制。但是,近些年口腔医学乱办学、滥招生状况重新抬头并有所加重。
《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急需落实,口腔医学本科生招生急需规范,为此, 我们建议:
1.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要参照《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对于口腔医学院系的本科生教育,特别是招生情况,尽快进行全面调查,及时发现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限制招生人数甚至停招的有效措施,尽快制止滥招生现象的继续发生。
2.各口腔医学院系的招生计划应经过省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审批,严格把好招生规模关。
3.各省市自治区政府要加强对口腔医学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口腔医学教育的办学条件。
4.口腔医学院系,特别是办学条件较差的院系,一是要通过自身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二是要量力而行,自觉控制招生人数,确保教育质量。
5.教育部委托口腔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或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定期对口腔医学本科生教育机构进行严格的教育评估,使评估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评估结果与院校招生规模及社会声誉直接挂钩,形成全社会关注口腔医学教育的良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