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节,如果你有机会到新疆南疆边陲和田地区,公路两旁、沙漠边缘一片片红色的花海,一定让你留连忘返!印象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印象中的死亡之海,荡然无存!这就是柽柳,老百姓习称的红柳,它已成为保护整个和田绿洲、保护着人类生命线的主要植物。可能你不会知道,在红柳的根部、沙漠下面寄生着一种名贵中药材——被誉为“沙漠人参”、“药中珍品”的肉苁蓉,一种常人难以见到的神奇植物。就是这种植物,因国家科技惠民政策的大力支持,在现代医药科技的支撑下,成就了大漠地区一个新兴产业——肉苁蓉生态产业的诞生及发展,而北京大学药学院屠鹏飞教授,因他对肉苁蓉的创新性研究被该领域称为“管花肉苁蓉之父”,同时也因他的努力和推动,新疆和田地区科技特等奖和“荣誉公民称号”使他成为当地特别是肉苁蓉集中种植地于田县(国家级贫困县)的“知名人物”。
【新闻背景】
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由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于2012年7月开始组织实施。该项目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快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发挥科技进步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首批科技惠民计划项目从2012年7月开始申报,经过各省市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评审、论证、推荐和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项目评审、论证,2012年12月批准实施。
于田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农业县,总人口25.42万人,其中维吾尔族占97.98%。全县总面积4.032万k㎡,其南部为巍峨的昆仑山,北部为浩瀚的沙漠,中部砾石戈壁镶嵌着绿洲,沙漠和戈壁占全县总面积的63.2%,山区占总面积的31.3%,平原绿洲仅占总面积的6%。于田县为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农牧民人均收入只有3349.57元。如何利用沙漠,发展沙产业,或将沙漠进行改良,发展成为宜耕土地,是于田县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管花肉苁蓉为名贵中药材肉苁蓉的来源之一,主产于新疆于田县,为于田县最具特色的道地药材。该植物为寄生植物,其寄主为防沙固沙优良植物红柳,种植管花肉苁蓉,必须先种植寄主红柳。红柳为十分耐旱的植物,需水量极少,其种植也十分粗犷,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非常适合于于田县这样的既缺水、又缺少劳动力的地区。发展管花肉苁蓉种植,不仅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北京大学药学院屠鹏飞教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研究管花肉苁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解决了管花肉苁蓉野生变家种和大面积高产稳产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并引进杏辉天力(杭州)有限公司,联合在于田县成立了研究所和开发公司,专业从事管花肉苁蓉栽培技术研究推广和深加工。
为了快速推进管花肉苁蓉和红柳的大面积规范化种植,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由北京大学作为牵头单位,屠鹏飞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于田县林业站、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单位参加,联合申请了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新疆于田县特色药材科技惠民项目”,并获得立项。项目获得国家专项资金1700万元资助,新疆自治区科技厅配套1700万元。
【采访手记】
北京大学药学院屠鹏飞教授为负责人的首批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于田县特色药材科技惠民项目”2013年2月启动。提供给我这个消息的是医学部科研处处长沈如群,建议应关注这个项目,如有可能实地看看……北医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是作为新闻记者的自己乐于向社会传播的。于是开始关注这项直接服务社会带给边疆贫困地区百姓实惠的“接地气”的项目的进展。
近日,随屠鹏飞教授项目组赴新疆于田县考察管花肉苁蓉(当地称大芸)的栽培种植情况……
早晨5点半从家里出发去机场,飞乌鲁木齐、转乘再飞和田,再经近3小时车程,晚6点左右到达国家贫困县于田县(这样的行程差不多到了欧洲),随即在县林业局局长段宏平和于田县大芸研究所副所长艾尔肯﹒买提肉孜的带领下赶往于田县大芸研究所“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考察。下了车,映入眼帘的是漫天黄沙、遮天蔽日,我第一次到于田就赶上了今年最严重的沙尘天气,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段局长告诉我:“自从发展管花肉苁蓉栽培,现在的沙尘暴少多了,生态环境好多了。你们北京人到于田来,一定要感受一下于田的沙尘暴。”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之后的两天里,我们仍然驱车数百公里深入项目种子基地以及奥依托格拉克、阿热勒乡、英巴格乡、托格日尕孜乡等乡的管花肉苁蓉高产稳产示范基地和推广基地查看肉苁蓉种植、滴灌及生长情况,尽管在沙尘暴中穿行于沙田中,鞋里灌满流沙,但是,所见所闻感受良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在这个项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调查中了解到,种植管花肉苁蓉切切实实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实惠,不仅政府盛赞,老乡更“热捧”,不仅优化了当地生态环境,也为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带来极大帮助。体会到,贫困地区,需要国家惠民政策,更需要因地制宜开创脱贫致富之路。想象着,几年后,当人们再到于田,看到的已不再是今天无垠的沙漠,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红柳在风中摇曳犹如红色的波浪,看到红柳下伴随其生长的盛开着五颜六色鲜花的肉苁蓉与人比肩;肉苁蓉种植不仅成为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更成为于田县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神奇的植物令屠鹏飞教授着迷
“4月底,北国大漠草木开始复苏,当你走进新疆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当你见到沙漠深处难得一见的灌木——红柳,如果幸运的话,你就会在红柳林下,看到从寸草不长的沙漠中突然冒出一支支紫红色、粉红色、黄色或白色的鲜花,它没有叶子,只有美丽的花朵。向下挖下去,你就会挖出一根又白又嫩、质地似肉的茎,表面密布鳞片,基部只有一条细细的根,这种神奇的植物就是名贵中药材肉苁蓉的来源植物之一管花肉苁蓉”。
打开电脑,利用飞行时间,从事肉苁蓉研究20余年的屠鹏飞教授以这样的“导言”开始对我进行科普知识讲座。
肉苁蓉属植物为列当科全寄生植物,本身无根,也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吸取寄主植物的水分和养分生长。我国有肉苁蓉属植物4种1变种,包括荒漠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 Y. C. Ma)、盐生肉苁蓉[ C. salsa (C. A. Mey.) G. Beck]、白花盐生苁蓉( C. salsa var. albiflora P. F. Tu et Z. C. Lou)、管花肉苁蓉[ C. tubulos a (Schenk) R. Wight]和沙苁蓉( C. sinensis G. Beck),其中,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的资源较丰富、产量较大。不同种类的肉苁蓉,其寄主植物不同。荒漠肉苁蓉即我们常说的肉苁蓉,又名大芸、梭梭大芸,分布在内蒙古西部、新疆北部,其寄主植物为梭梭。管花肉苁蓉又名管花大芸、红柳大芸,分布在新疆天山以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其寄主植物为柽柳属植物,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红柳。盐生肉苁蓉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宁夏、陕西西北部、甘肃北部和新疆等地,其寄主植物为盐爪爪属植物、珍珠柴、白刺等,该种资源较少,仅在地方药用。
白花盐生肉苁蓉为屠鹏飞发现的一个新变种,目前仅发现在宁夏、甘肃和新疆分布,其寄主为珍珠柴。沙苁蓉分布于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其寄主为红砂、珍珠柴、沙冬青等,该种资源较少,不作药用。荒漠肉苁蓉一般直径5~25厘米,有些达30厘米,长度一般在30~100厘米,有些达260厘米;而管花肉苁蓉植株稍小,一般直径5~15厘米,高度达30~150厘米,有些长达250厘米。肉苁蓉属植物开花前一直在沙漠或荒漠底下生长,只要不出土,就会一直生长,五年、十年,甚至更长,但一旦出土,就会开花结果,然后整个植株枯萎、死亡,完成其生命周期。
由于肉苁蓉特殊的生长方式,在古代漫长的岁月里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神奇植物。在南朝梁代(公元536年)著名医家陶弘景所注的《本草经集注》中载“多马处便有,言是野马精落地所生,生时似肉……”。其意为:“马多的地方便有肉苁蓉,听说是野马的精液落地所生,所以其形态象肉”。在宋朝苏颂所编的《图经本草》中则载“或疑其初生于马沥,后乃滋殖,如茜根生于人血之类是也。”其意为:“或怀疑其初始生长于马尿中,得到马尿的滋养而生长,就象茜草根生长于人血中一样。”(注:茜草根红色,古人以为是生长于人血中才形成红色,此乃谬误)。直到清朝后期才搞清楚肉苁蓉是一种寄生植物,揭开了肉苁蓉的神秘面纱。一般人很难想象在干旱、荒芜的沙漠、戈壁,居然能生长出肉苁蓉这样又白、又嫩的植物,因此,至今仍有人认为肉苁蓉是一种菌。
肉苁蓉为著名的补益中药,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等功效,在历代补肾阳处方中使用频度最高。现代研究表明,肉苁蓉具有提高性功能、抗衰老、抗疲劳、抗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调节免疫功能、通便、保肝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大量用于各种抗衰老药物和保健品,为我国西部地区著名的中药材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肉苁蓉的用量快速增长。
二,将管花肉苁蓉收入中国药典,解决了管花肉苁蓉的药用问题
《中国药典》2000年版以前各版收载的肉苁蓉药材的来源只有荒漠肉苁蓉一种。尽管管花肉苁蓉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人将其作为肉苁蓉上市销售,但由于未收入药典,在其他省市均作为肉苁蓉的伪品销毁。1990年,当时正在做博士后研究的屠鹏飞博士在对和田地区进行管花肉苁蓉资源调查中,发现分布于新疆南疆地区的管花肉苁蓉资源更加丰富,其寄主为红柳,生长非常旺盛,可能更加容易发展大规模栽培。于是对管花肉苁蓉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发现管花肉苁蓉与荒漠肉苁蓉所含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基本相同,而且有效成分含量更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管花肉苁蓉的质量标准。2003年,当时已是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的屠鹏飞向国家药典委员会提出将管花肉苁蓉作为肉苁蓉的来源植物收入药典,解决肉苁蓉药材资源紧缺的问题。鉴于屠鹏飞前期大量的研究,2004年7月,经过药典委员会中药材饮片专业委员会的讨论,国家药典委员会决定将管花肉苁蓉作为肉苁蓉药材的来源植物收入2005年版《中国药典》,并由屠鹏飞教授负责起草管花肉苁蓉的质量标准,从此,解决了管花肉苁蓉作为中药肉苁蓉使用的法定地位问题,也为管花肉苁蓉的大面积栽培和和田地区肉苁蓉生态产业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这对和田地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和田地委在2004年8月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授予屠鹏飞教授和田地区科技特等奖和荣誉公民称号。由于屠鹏飞在管花肉苁蓉的研究和收入《中国药典》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肉苁蓉研究学术界尊称屠鹏飞为“管花肉苁蓉之父”。
三,利用现代科技,拯救濒危物种,解决中药资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屠鹏飞在对内蒙古、宁夏、新疆的肉苁蓉属植物分布区进行系统调查时,发现4、5月份肉苁蓉正要从沙漠下面出土开花时节,有很多农牧民骑着骆驼或马在梭梭林或红柳林中采挖肉苁蓉,就像游击队一样游弋在树林之中,肉苁蓉还没有开花,甚至还没有出土就被连寄主的根一起采挖了,野外极难找到开花或结果的肉苁蓉,这样一个物种如果没有开花、结果,没有留下种子,这个物种很快就会消亡。当时他就认识到发展人工种植肉苁蓉、保护野生资源的紧迫性。但肉苁蓉属植物是寄生植物,其人工种植的难度很大。如何让种子萌发,如何让肉苁蓉接种到寄主根上,都是植物栽培学上的难题。为此,他对前人的初步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开始对肉苁蓉属植物及其寄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特别对肉苁蓉的寄生生物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了解决肉苁蓉的栽培问题,他邀请中国农业大学郭玉海教授等研究人员以及阿拉善盟、和田地区等肉苁蓉产区的地方科技人员加入其研究队伍,组成肉苁蓉研究协作组,对荒漠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及其寄主植物的人工种植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阐明了肉苁蓉种子萌发、接种、生长、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发现了种子萌发的诱导物质,发明了种子接种的诱导剂,成功建立了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及其寄主植物梭梭、柽柳的人工种植技术体系,使肉苁蓉这类寄生植物的人工栽培获得成功。并且利用种子预筛、低温层积处理等方法,使种子的萌发率从不到30%提高到80%以上,田间接种率达到90%以上,使原来很难人工接种的寄生植物变得非常容易,使大面积推广成为可能。同时,针对和田地区管花肉苁蓉发生冻害的问题,提出了头年接种、第二年10月底前采收的种植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管花肉苁蓉的冻害问题,目前已成为和田地区管花肉苁蓉生产的主流方法。
随着肉苁蓉栽培技术的成熟和产量的提升,野生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本已濒危的物种得以生存,同时也解决了中药肉苁蓉的资源问题。
四,利用国家科技惠民政策,改善一方生态,造福一方百姓
肉苁蓉的栽培已经获得成功,屠鹏飞及其课题组充分认识到将栽培肉苁蓉及其寄主植物与沙漠治理进行紧密的结合,不仅可以解决药材资源问题,而且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但如何说服当地政府部门支持肉苁蓉的种植,如何发动农牧民种植肉苁蓉及其寄主植物,这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
从九十年代开始,屠鹏飞就多次找新疆和田地区的有关领导,给他们介绍发展肉苁蓉栽培的好处,希望组织农牧民推广肉苁蓉及其寄主植物的人工栽培技术,但都未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1998年,我国政府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西部生态治理政策,屠鹏飞认为发展肉苁蓉及其寄主植物大规模种植的机会到了。为了做好肉苁蓉及其寄主植物大面积人工种植的推广工作,决定在肉苁蓉的主产地组织召开肉苁蓉研究学术研讨会,让当地领导和老百姓亲身感受肉苁蓉的药用价值和推广肉苁蓉及其寄主植物大面积种植的效益。从2000年开始,他组织在肉苁蓉的主产地召开学术研讨会和产业发展论坛,每2年一届,至今已召开了7届。每次会议都邀请当地领导和企业代表参加会议,每次会后,都掀起了研究、开发、种植肉苁蓉的热潮,很多公司纷纷投入到肉苁蓉的种植和产品开发中。
为了有效地推广管花肉苁蓉及其寄主红柳的种植,屠鹏飞课题组与和田地区于田县政府、杏辉天力(杭州)药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和田天力沙生药物开发有限公司(2002年),在于田县建立了2000亩管花肉苁蓉高产稳产栽培示范基地,专业从事管花肉苁蓉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深加工。但由于当地农牧民的认识问题,虽然红柳的种植面积已经很大,但产量和经济效益一直上不去,严重影响了农牧民种植红柳和管花肉苁蓉的积极性。
2012年,国家为了加快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发挥科技进步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组织实施科技惠民计划。屠鹏飞以北京大学为牵头单位,组织中国农业大学、于田县林业站、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申请并获得首届国家科技惠民计划的支持,2013年2月在于田县正式启动“实施肉苁蓉特色药材科技惠民项目”。项目计划对于田县现有2000亩管花肉苁蓉及其寄主柽柳的高产稳产示范基地进行改扩建,建立示范基地5000亩,亩产达到300公斤以上;建立管花肉苁蓉种子基地2000亩,年产种子6000kg;柽柳苗木基地1000亩,年产苗木800万株;利用高产稳产技术,对现有于田县各乡的9万亩低产基地进行改良,产量由目前的18公斤/亩提高到100kg/亩;新建基地6万亩,亩产100公斤以上。项目实施后,在于田县各乡合计发展管花肉苁蓉栽培面积15.5万亩,年产管花肉苁蓉1.65万吨,年新增经济效益1.65亿元。
2013年11月25日,屠鹏飞课题组联合于田县政府在管花肉苁蓉高产稳产示范基地举行了“管花肉苁蓉种子发放仪式”、“管花肉苁蓉接种仪式”。多次组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学习,并由于田县林业局和科技局组织举办农牧民培训班。有效地提高了各乡镇领导和农牧民对发展管花肉苁蓉大规模种植的认识,吸引了农牧民种植红柳接种管花肉苁蓉的积极性。
据于田县林业局局长段宏平介绍,项目实施近一年半来,于田县建立管花肉苁蓉种子基地2000多亩、红柳苗木基地1000多亩,对原有的9万亩基地大部分进行了改良,同时,新发展红柳规范化种植面积6万多亩,接种管花肉苁蓉10万多亩,并全面实行滴灌。2013年10月,采收鲜肉苁蓉4000吨,达产基地亩产都超过300kg,部分基地亩产超过500kg,按鲜肉苁蓉8元/kg计算,直接经济效益3200万元,很多种植大户年收入达到数十万元,少数种植户年收入超过百万元。
据悉,今年春天管花肉苁蓉长势很好,预计今年春肉苁蓉和秋肉苁蓉合计总产量(鲜品)将达到8000吨。
五、以科技为支撑,培育西部特色生态产业
肉苁蓉及其寄主植物的大面积栽培已经解决,农牧民的种植积极性高涨。随着肉苁蓉接种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今后每年将有数以万吨的肉苁蓉药材产出,如何消化这些药材,如何利用肉苁蓉的特色资源,发展西部特色生态产业,这是屠鹏飞及其协作组目前考虑的头等大事。为此,他们对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和广泛的药理作用研究,在进一步证实肉苁蓉具有确切的补肾阳、强筋骨、润肠通便等传统功效的基础上,发现肉苁蓉所含的苯乙醇苷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提高学习记忆能力、防治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和抗衰老等多方面的作用,其多糖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将管花肉苁蓉所含的苯乙醇苷类成分研制成为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新药,将其寡糖类成分研制成为治疗便秘的新药。
为了将肉苁蓉产业培育成为西部特色生态产业,屠鹏飞课题组对肉苁蓉进行了深加工研究和系列产品开发,发明了鲜肉苁蓉药材加工优质饮片的技术,使有效成分含量提高5~10倍,大大提高了肉苁蓉药材的附加值;建立了管花肉苁蓉提取物的生产工艺,并出口美国、日本、东南亚;研制了肉苁蓉茶、复方肉苁蓉片、复方肉苁蓉胶囊、肉苁蓉酒等系列保健产品。一个以肉苁蓉特色资源为基础,系列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的特色生态产业已在内蒙古西部和新疆和田地区初步形成。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和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肉苁蓉生态产业将得到很好的发展。
六、肉苁蓉生态产业对维稳和民族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由于肉苁蓉药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长期不合理采挖,不仅造成野生肉苁蓉资源的枯竭,也造成沙漠、荒漠的破坏,严重影响了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
记者随项目组调研考察期间,听到了来自于田县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和田地区党委书记闫国灿、地区行署副专员何军的充分肯定和赞赏。认为屠鹏飞教授牵头的惠民项目,是为于田县“量身定做”的好项目,既节水,又不用脑力且省劳动力(戏称“懒人作物”),农牧民有事干了,有经济收入了,生活条件改善了,社会就稳定了。大力发展肉苁蓉及其寄主植物的人工种植,逐渐形成了新疆于田特色的生态产业,既是治理沙漠、保护濒危物种和解决肉苁蓉药用资源的最有效措施,也是一项发展沙产业、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农牧民致富、民族安定的生态工程,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民族和谐效益于一体的四效合一项目。
新疆肉苁蓉的主产地均为民族聚居地区,特别是和田地区,其主产地于田县、民丰县、墨玉县等都是维族聚居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左右,同时,这些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农牧民人均收入只有3000多元,由于贫困,民族问题非常突出。通过管花肉苁蓉及其寄主柽柳的大面积种植以及生态产业的发展,不仅有效地治理沙漠、改善土壤、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使从事种植的农牧民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同时,生态产业的发展,直接安排民族人员就业。以于田县为例,目前从事管花肉苁蓉种植的农牧民达3000多户,平均每户新增收入1万多元,部分种植大户年收入数十万元,使农牧民的经济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有效地促进了民族团结。
农牧民对屠鹏飞教授开展的惠民项目的肯定和赞赏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断在沙漠中“圈出”自家的肉苁蓉种植地。
【屠鹏飞教授的希望】
管花肉苁蓉是新疆和田地区的特色资源,其具有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民族和谐效益是有目共睹的。在当前中央将新疆发展和维稳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的形势下,如何快速发展管花肉苁蓉生态产业,使其成为和田地区的支柱产业,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科技惠民计划的实施,当地政府和农牧民发展肉苁蓉和柽柳栽培的积极性已经非常高,肉苁蓉的产量已经不成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消化这些肉苁蓉,如何未雨绸缪,防止药贱伤农事件发生;如何延长其产业链,让肉苁蓉资源真正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作为科研人员,我们积极开展相关产品研发,增加肉苁蓉的附加值,但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产业界的主导作用,肉苁蓉生态产业是无法形成的。为此,我呼吁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强对肉苁蓉生态产业发展的支持,也呼吁有志于发展肉苁蓉产业的大型企业投资和田地区,积极参与和田地区肉苁蓉生态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最后特别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将肉苁蓉列入食品新原料,为肉苁蓉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法规保障,也为新疆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