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青年医生,坚守从医初心:“全力救治肿瘤患者生命!”,大力倡导医院手术室科学管理,将先进医院管理理念和做法引入到实际的医院管理工作实践中。他重点关注于医疗领域及台湾相关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他就是海淀区政协委员、民革海淀区工委会副主委、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裴宇权。
少年立志学医
裴宇权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沈阳故宫、清昭陵、清福陵——三处世界文化遗产,见证着沈阳的厚重历史。裴宇权的祖父是一名医生,因自幼在祖父祖母家长大,耳濡目染,裴宇权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生,自此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7年,他成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一名医生,在胸部肿瘤外科从事临床工作。胸部肿瘤,特别是肺癌,已经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当中,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从医16年来,他见证过太多命悬一线的患者,已经记不清救治过多少肿瘤患者!他一再强调,“肿瘤是一种可防、可筛的慢性疾病,大家要注重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一定要定期参加体检!对于患恶性肿瘤来说,能发现的早一点,就意味着更多的存活机会!”
为了使肺癌患者手术后减少痛苦,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他不断学习医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他擅长肺癌微创外科手术,他说,“肿瘤患者的健康之托是救治他们的生命,肿瘤医生的责任重于泰山!”。
手术室科学管理
2014年,他兼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手术室主任。手术室作为医院重要平台科室,是医院打造国际化肿瘤专科医院的重要战略支撑。为了更好的科学管理手术室,他先到中国台湾地区学习医院管理课程,为了更全面系统学习管理学,他又在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求学,最终取得了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再到清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攻读创新领军博士,专研医院高质量发展项目。
面对手术室人多、事杂、管理数据量大的问题,他以专业的管理学理论为依据,和手术室管理团队开始探索手术室科学管理。
2016年3月,裴宇权率先在全国推行手术室科学管理,2019年8月由其牵头与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首创国内手术室管理者的科学管理创新培训班:“MeOR培训班”,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2020年10月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启动《MeOR中国现代手术室卓越管理能建项目》,是全国手术室管理领域领军人才,深受业内好评。
2018年4月,裴宇权与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护理装备与材料分会手术装备与材料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成立智能化手术室学组,并任学组组长,2019年3月,进一步组织成立“智能化手术部多学科协作中心”,任协作中心组长。2019年7月,组织制定中国“智能手术部管控系统”团体标准,积极推动中国 “智能手术部”建设及发展。2021年7月,《智能手术部管控系统专家共识》发表于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引领行业前沿。
2022年12月,裴宇权组织启动全国手术室多中心《中国现代化手术室高质量发展循证研究项目》,开启手术室循证研究的新时代,为实现中国手术室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路径。
从临床胸外科医生到手术室科学管理,再到智能化手术室建设,再到手术室管理的循证研究,历经十年,裴宇权没有变的是他的从医初心!
我们家是两岸融合的一个缩影
裴宇权的爱人来自台湾,跨越浅浅的海峡,他们甜蜜牵手相伴同行!结婚以来,他们往返于北京和台湾之间,让裴宇权对台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台北,穿行在成都路、洛阳街、宁夏夜市,太多熟悉的地名源自大陆,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标志,每一个符号,都是不可磨灭的中华文化元素。2019年7月,裴宇权加入民革,他说,“我们家是两岸融合的一个缩影!”
2022年疫情期间,裴宇权关注到台湾同胞在回京隔离期间遇到住宿和餐食方面的困难,他及时报送信息,协调解决。
他关注台胞在京生活、求学、择业,帮助台胞们解决问题,从台胞帮台胞,到台属帮台胞,再到两岸同胞互帮互助。
作为民革党员,他关注医疗领域及台湾相关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积极建言献策。2023年,他组织深入调研海峡两岸代表性医院质量管理现状,推动大陆地区医院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两岸一家亲,融合促发展!裴宇权期待未来两岸同胞进一步“亲上加亲”。
他说,“民革在民主革命中孕育和诞生,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扩大两岸交流合作是亲情所系,民心所向!”
(统战部摘自海淀统战微信公众号2023年10月27日)
原文链接:裴宇权:两岸一家亲!融合发展未来可期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