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党派人士何权瀛教授是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北京市、西城区SARS专家组成员。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何权瀛教授身先士卒、恪尽职守,充分发挥了学术和科室带头人的模范作用,作出卓越贡献。
今年年初“非典”肆虐广东,3月中旬第一例“非典”出现在北京,何权瀛教授及时了解掌握当时大家还未清楚认识的有关知识,并在全院和科室向大家及时介绍“非典”研究的相关进展,让大家认识到这就是“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简称SARS)。当SARS疫情在北京渐渐蔓延开来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恐慌,担心自己得了“非典”或想知道怎样才能够预防“非典”。这时人民医院总门诊量开始下降,但呼吸内科的门诊量却在与日俱增,这给呼吸科医生带来很大的压力。随着先后两位医生罹患SARS,呼吸科门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病房也先后出现了SARS患者。在当时各种防护措施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何权瀛教授丝毫没有畏惧退缩,而是冷静地带领全科同志一道坚守在抗击SARS的最前沿。他一方面要协调好呼吸科门诊、病房SARS患者的确诊和转诊工作,使患者得到妥善的处理;另一方面,作为北京市、西城区SARS专家组成员,何权瀛教授还要负责院内外的SARS主检工作,并参加各种院内外的宣传教育工作。随着医院发热患者的急剧增多、本院职工被感染人数也在猛增,许多被感染的院内职工和疑难病例都要经何权瀛教授会诊,他那已经疲惫不堪的身影还要在各个战场上穿梭,常常夜不能寐地连续作战,科里的同志虽然心疼,却只能说:何老师,您一定要保重身体。
何权瀛教授曾两次在北京电视台参加“珍爱生命,抗击非典”的电视直播节目。就在4月23日人民医院被封闭隔离的当晚,他直到夜里11点才从电视台回到家中,凌晨,医院就被隔离。何权瀛教授隔离期间一直坚守在人民医院的岗位上,一方面参加院内外SARS患者的抢救和会诊工作,另一方面还要负责隔离在病房内的住院病人的诊疗工作,同时不断地鼓励隔离在院内的同志,使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平安地渡过了三周隔离期。在此期间,医院内各科有发热或是出现怀疑SARS的患者,何权瀛教授总是随叫随到,认真地为每一个患者检查、确诊或排除。本院有许多位患有SARS的职工住在几家不同的医院,何权瀛教授还多次到地坛和中日友好等医院参加其中重症患者的会诊。众所周知,危重症的SARS患者是通过气管插管由呼吸机辅助呼吸的,他们不仅病情变化多、快,而且传染性最强。但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仍然像对待平常的危重呼吸病患者一样,精心地为他们诊治。除此之外,何权瀛教授每一至两天就要给本科患SARS住院的同事打个电话,了解他们的病情变化,关心他们的诊疗状况,并不断给予他们强大的精神支持,为他们最终转危为安,康复出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不仅如此,每当他们康复出院时,他都带着鲜花亲自到医院去迎接,给予每个人莫大的精神安慰和鼓励。隔离期间,何权瀛教授并不是消极地等待解除隔离,而是积极地总结经验,写出了八篇有关SARS的医学论文和科普文章,其中数篇已在重要报刊杂志上发表。另外,他还根据自己的经验草拟了医院发热患者就诊流程、科内开诊后计划,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想法和建议。
隔离期结束后,大部分同志回家进行休整,但是何权瀛教授却投入到更忙碌的工作中去了。除了继续为院内外发热患者做主检,作为北京市、西城区SARS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领头人,何权瀛教授还不辞劳苦先后参加多次卫生部、国家科委以及北京市卫生局对各个工作环节的制定和商榷。年近六十的他,一个多月体重减了三公斤,然而他依然兢兢业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
北京的SARS疫情目前虽然暂时得到了控制,但对于呼吸科来讲,SARS将是一个永远的话题,一个长久的课题,何权瀛教授也将在这场没有结束的战争中继续领军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