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3月25日北大一院急诊室就收治了第一例“非典”病人------震惊北京市的“毒魔”。 侯凤琴、王继飞工作在北大一院传染科病房。“非典”袭来,责无旁贷,她们是医学部民盟最先接触“非典”病例的工作人员。当时传染科无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房,只是一个单间,工作人员及其他病人都面临着被传染的危险。第一名护士被感染后,北大一院成立了感染三病房,专门收治“非典”病人。
侯凤琴、王继飞同志不但要完成所在的感染一病房的医疗工作,同时也要与其他医生轮换兼管感染三病房的病人医疗工作。“非典”病人由1个、2个、3个,陆续增加。由于抗击“非典”初期大家对“非典”认识不足,隔离防护方法的没有标准化,只是按传染科的常规进行。感染一病房有一进修医师和一名转科研究生又相继被感染,整个传染科的气氛一下紧张到了极点,但她们没有退缩。
在此期间,侯凤琴、王继飞同志因有“非典”密切接触史,所以自行隔离一直没有回家。4月26日,北大一院传染科被通知要接收地坛医院的一部分病人,隔日,从地坛医院转来了12个流脑、4个麻疹、3个爱滋病人,这些病人病情都比较重,其中有4个病人神智不清。工作量不断地增加,64张床位的繁重的医疗工作仅仅由十余名医生和二十余名护士承担,侯凤琴、王继飞同志服从工作需要,她们在尽着一名白衣战士的天职,默默辛勤地工作,无怨无悔、尽职尽责。
北京市逐步实施“非典”定点医院治疗的方式后,北大一院传染科的感染三病房改为“非典”疑似病房。
“非典”疫情慢慢平静下来,侯凤琴、王继飞同志又接受了新的任务------医护“02”(霍乱)患者。
我们现在可以自豪地说,在这非凡时期,我们经受住了考验,我们的盟员们始终如一地与党和政府一起,迎难而上,同舟共济,抗战“非典”。
(民盟北大医学部第三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