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简介
    • 部门概述
    • 主要职责
    • 统一战线图片展
  • 党派团体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中国民主同盟
    • 中国民主建国会
    • 中国民主促进会
    • 中国农工民主党
    • 中国致公党
    • 九三学社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 中华归国华侨联合会
  • 党外知识分子
    • 两院院士中的统战人士
    • 民主党派中央委员
    • 民主党派市委委员
    • 民主党派区委委员
    • 其他社会任职
  • 民族宗教
    • 民族
    • 宗教
  • 人大政协
    • 现任政协人大名单
    • 历任政协人大名单
  • 荣誉榜
    • 集体荣誉
    • 个人荣誉
  • 学习园地
    • 政策法规
    • 基本知识
  • 办事指南
网站旧版| 北京大学| 北大医学部|
  • 部门简介
    部门概述
    主要职责
    统一战线图片展
  • 党派团体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华归国华侨联合会
  • 党外知识分子
    两院院士中的统战人士
    民主党派中央委员
    民主党派市委委员
    民主党派区委委员
    其他社会任职
  • 民族宗教
    民族
    宗教
  • 人大政协
    现任政协人大名单
    历任政协人大名单
  • 荣誉榜
    集体荣誉
    个人荣誉
  • 学习园地
    政策法规
    基本知识
  • 办事指南

统战动态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 2002
统战动态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 2002
> 统战动态» 2005

从人本主义观看未来学科发展的价值与方向

发布日期: 2005-03-16
  当今天我们站在即将进入21世纪历史的门槛上放眼未来时,不禁要思考未来――科学技术该如何发展的这一重大历史问题,回首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或许会从中获得某些启示。人类在从灵长类动物中分化出来时,这个天生骄子就已经被赋予了某一种傲视群雄的特质, 同时也赋予了她一种以创造人类文明为己任的历史使命。这一使命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神学的迷信徘徊中呼吁人类应当永远思考和论证“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那里去?”,这种呼吁以待证的命题形式出现,命题本身反映了典型的人本主义世界观。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在各种自然力面前总是无能为力,只能借助意想中神的力量来解释人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同时也只能按现实的生活去描绘自己想象中神的世界,因此神的世界永远是人们现实生活的反映。人类不但创造了神,同时也用神来束缚了自己,这本身是很可悲的事,但更为困惑的是走出自己设定的神所笼罩的阴影要付出的代价将更为巨大。西方历史上的文艺复兴运动早已为人类吹响了重视自我、反对神学的号角,不然人类还将在黑暗中继续摸索着。尽管如此直到现在反对神学、提倡科学的探索之路仍很漫长,例如各种新的神话和旧的神话在今天仍然交织前行,为这耗费了我们不少宝贵的精力和时间,也延缓了人类对“我是谁”命题论证的进程。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有关神的知识作为特殊的文学创作题材却是人类文明中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古时侯人们在神笼罩的阴影下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真是举步唯艰,神学作为伪科学一直统治并阻碍其它学科的发展,将所有学科混为一体。在科学文明与愚昧落后的反复较量中,科学的种子萌发出入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两株幼芽,于是人们开始沿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种基本思维模式试图论证“我是谁?”这一历史命题。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这一命题的提出反映了人文科学本身就规定着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方向,也旁证了自然科学的研究始终是人文科学的奴仆这一事实,自然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都蕴涵在人文科学的命题中,我想过去如此,今天如此,未来也将继续如此。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人文科学内各学科的发展是沿语言、文字和教育的轨迹随时间而展开,这里语言为人类提供了共同思维的基础与条件,文字记载并传播了人类文明研究的成果,而教育则加快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在人文科学内其它学科如语言规则、法律、道德、政治和经济学等不过是节约人类生活成本使人类生活更加有序化,而作为一面镜子的历史考古学与人类相生相伴,地理知识是人类政治生活的附属品;音乐、艺术及其它奢侈品学科则是满足人类生理与精神需求的欣快剂。在人文科学中只有文学才在历史地忠实记载着人们的所思所想,人本主义者崇尚研究人类的所思,因此自然特别重视对反映人本主义思想价值的文学内容的研究。文学形式是折射人类语言、行为和思维最主要的载体,然而文学题材形式的发展如诗歌、小说等形式仅仅作为提高文学传播的有效性而存在。在人文科学各种学科中要研究“我是谁?”这一命题可能只有文学、心理学才能担当此任,从心灵深处探索人类自我发展的规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的,由此可见心理学的发展可能解决“我是谁?”这一命题的最后方案。高奏未来人文科学主旋律的领头学科将会是人类心理学。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和诸多便宜。人类是从数和形的角度开始去认识世界的,这也便是数学发展的萌芽。自然科学中的数学,物理和化学随时间推移而线性展开,工程技术的应用是推动数学,物理和化学科学发展的直接动力,同样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又反过来指导了工程技术,并为工程技术提供了各种定量分析的手段。物理学以力的作用为起点揭示物质世界系统内各组成部件的特征及其相互间动态变化的关系,而化学则从微观分析的角度入手揭示千变万化的物质的统一性。推动物理学发展的早期原因是诸如航海、钟表等机械业的客观要求,近代机械、建筑等的发展无不得益于物理学的发展,使物理学快速发展的真正原因是电的发现及其应用,相对论的提出、核物理学理论的认识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人们认识与掌握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应当说明化学发展的最初动力始于炼金术与古代医药的炼丹术,物理学的进步发展并丰富了近代的化学知识,医药、农业等生命科学的发展才为古老的化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自然科学领域,天文学的观察实验出现较早,但当时天文学存在的真正价值在于人们试图通过星象寄托自己的命运或反映出入们对神的一种疯狂的追随,自然此时的天文学发展十分缓慢,只有当后来迅猛发展起来的物理学才拯救了天文学,现代天文学的发展通过对气象学、大气物理学等的渗透为人类生活提供直接的服务。世纪之交发展成熟的电脑技术和Intemet互联网无疑加强了地球村上人们间的相互联系,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也加快了对爆炸性信息的处理。尽管如此在人本主义者眼中,以上所有自然科学的发展充其量是拓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或者仅仅是延长了人类的生命而已,并未触及到对“我是谁?”这一命题的论证。在自然科学中真正欲回答这一问题的学科乃是生命科学,因为生命科学研究了包含人类在内的各种生命现象。生命是世间物质运动发展的最高形式,表现在生命科学的发展是数学、物理、化学及其工程技术与理论知识积累的直接结果,即现代生命科学的全部知识是在自然科学的成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生物学科学家是达尔文,他和他的前辈们从纷繁的物质世界里获得了生物体及生命这些基本概念,并从统一的生物世界里找到了人类自我。相比其它自然学科发展史而言,生命科学从细胞的发现到现在为止不过300多年历史,因此生命科学是最年轻的一门科学。直到今天生命科学的发展仍十分缓慢,所研究的问题大都集中在一些最基本的最普遍的生命现象上,如试图以最基本的生命材料如生物大分子或亚细胞器官,且以最基本的生命体系如细菌、病毒、酵母为目标去组装和再现生命现象与生命过程。大多数生命现象至今仍不清楚,显然这离人类对自身彻底的认识.目标还相当遥远,更谈不上对“我是谁?”进行充分反思,因此未来自然科学中生命科学必将会作为霸主学科进一步繁荣,随着对人类自身物理性或化学性的深入认识而适时地转为对人类自身价值的认识,近来实验心理学与神经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崛起可能是这一发展趋势的重要标志。在解决“我是谁?”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环境科学以及知识经济等不过是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副产品和润滑剂而存在,并没有实质性价值。
    “我是谁?”命题的论证之路既历史久远,又十分漫长,随着关于“我是谁”命题的彻底解决也就可能预示着人类发展终结的到来,因为人类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无休止地论证“我是谁”的历史。

北大医学部民盟 李载权
  • 电话:82802966 82802300
    Email:bytzb@bjmu.edu.cn,bytzb2300@sina.com
    邮编:100191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