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简介
    • 部门概述
    • 主要职责
    • 统一战线图片展
  • 党派团体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中国民主同盟
    • 中国民主建国会
    • 中国民主促进会
    • 中国农工民主党
    • 中国致公党
    • 九三学社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 中华归国华侨联合会
  • 党外知识分子
    • 两院院士中的统战人士
    • 民主党派中央委员
    • 民主党派市委委员
    • 民主党派区委委员
    • 其他社会任职
  • 民族宗教
    • 民族
    • 宗教
  • 人大政协
    • 现任政协人大名单
    • 历任政协人大名单
  • 荣誉榜
    • 集体荣誉
    • 个人荣誉
  • 学习园地
    • 政策法规
    • 基本知识
  • 办事指南
网站旧版| 北京大学| 北大医学部|
  • 部门简介
    部门概述
    主要职责
    统一战线图片展
  • 党派团体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华归国华侨联合会
  • 党外知识分子
    两院院士中的统战人士
    民主党派中央委员
    民主党派市委委员
    民主党派区委委员
    其他社会任职
  • 民族宗教
    民族
    宗教
  • 人大政协
    现任政协人大名单
    历任政协人大名单
  • 荣誉榜
    集体荣誉
    个人荣誉
  • 学习园地
    政策法规
    基本知识
  • 办事指南

统战动态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 2002
统战动态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 2002
> 统战动态» 2006

童坦君院士研究成果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布日期: 2006-05-23
 
 
2006年5月9日,北京市隆重举行市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童坦君院士(九三学社社员)主持完成的“细胞衰老的生物学年龄指征”研究获得2005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细胞与分子水平判断老化程度,是多年来老年医学追求的重要目标。判定细胞的衰老程度,采用单项指标均有灵敏度或特异性不足的缺点。童坦君院士实验室建成了7种为国际承认的细胞衰老检测手段,包括端粒长度、DNA损伤修复能力、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细胞增殖速度、非酶糖基化、线粒体DNA片段缺失和衰老相关基因表达状况,这些检测手段不仅可用于细胞衰老研究,还可用于检验药物抗衰作用,为中药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
 
    童坦君院士的此项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率先找出并证明α-2-巨球蛋白基因是一种理想的“细胞衰老标志基因”,筛选克隆出一对影响细胞衰老的新基因——延缓衰老的RDL与加速衰老的TOM1。他们精确测定并首先报道中国人血淋巴细胞的端粒长度每年平均缩短35bp,率先证明抑制端粒酶可使细胞恶性度明显下降,凋亡可诱导性增强,出现衰老倾向。他们的研究深入揭示已知基因p16是细胞衰老主导基因,首次用4种细胞衰老定量指标证明,抑制p16表达,DNA修复能力得以保持,端粒缩短减慢,细胞衰老延缓;反之,增加p16表达,则细胞衰老加速;他们还发现,DNA单链断裂后重接能力减弱,gadd153与gadd45等DNA损伤修复基因可诱导性下降,是造成衰老细胞DNA修复能力下降的因素。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观察到脑缺血可引起小鼠脑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片段丢失,且此损伤在衰老时更易发生,提示老年人要慎防脑缺血。本研究还比较了抗衰老药物的作用效果,首次证明我单位分离的一对黄芪碱同分异构体延衰效应优于国际报道的肌肽。
   
    本研究成果创建了估算人类细胞“年龄”的基因水平生物学指征,建立了一套国际承认的评估细胞衰老定量指标,并成功应用于细胞衰老及药物抗衰检测和研究,共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了《医学老年学-衰老与长寿》科学专著,创建了“中华健康老年网”,培养了大批研究生人才。这些成果在本次获奖前还曾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教育部"2002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主要完成人张宗玉教授还获得科技部2004年度国家“973计划”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973计划”等科学基金资助。
 
(基础医学院   科研办公室)
  • 电话:82802966 82802300
    Email:bytzb@bjmu.edu.cn,bytzb2300@sina.com
    邮编:100191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