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准备的时候翻看吴明老师的简历,我很难把一长串的头衔和众多科研项目与照片上那个看起来安静温婉的女子联系起来。作为九三学社北京大学第二委员会副主委、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系主任、公卫学院院长助理、北京市政协委员的吴明老师,竟然如此年轻温和。我对自己说,这个采访一定要还原一个真实的吴明老师,而不去重复简历上写着的、旁人看来的那个“神奇”的她。但是,采访中我感觉到,还需要我去揭示和还原什么吗?介绍吴老师只用八个字:平静如水,水到渠成。
“不当最后”与“追求完美”
说起成长经历,吴明老师平静得有些满不在乎。顺利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因为顺理成章而被描述得稀松平常。吴老师评价自己是个懒散的人,不对自己提什么要求和期望,大学时没想过学习成绩要拿第一,只要“不当最后”就行了,稍许努力换得中等成绩也就可以让自己满意了。在北医公卫学院毕业后吴明老师选择留校任教,也是因为觉得“当老师安稳,又有寒暑假”。不习惯给自己压力的吴老师对待工作时却是十分认真努力,不管大事小事,交到她手上的就一定要尽力做好。一篇稿子,只要没到截稿期,她就会一遍遍地修改,就算大家都觉得没问题了,她还要坚持改到自己满意为止。“性格中还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吧”吴老师笑着说。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件工作,没有工作以外的顾虑和期待,吴老师就是顺着这样一条平凡简单的道路一步步稳扎稳打走到今天的“神奇”的吧。
“放低自己的位置”
在网上搜索吴明老师的资料,我基本没有找到什么只言片语,不禁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吴老师说,她一般不愿意接受采访,也不太愿意在公共场合上说话。这一贯的低调风格是基于性格中淡泊的特质,源于习惯放低自己位置的自我评价吧。在一步步的发展中,吴老师从不因职务地位的变化改变自己一贯的行事方式。在工作中,吴老师从不认为录数据、写信封、端茶送水这样的小事是“大教授”不能做的。吴老师的观念里,职务是为了工作可以更好的进行,取得更好的效果,权力是可以为大家服务而不是为自己谋取利益。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吴明老师也强调,要“放低自己的位置”,“不要以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放低自己的位置,与其说是谦虚的美德,不如说是一种清醒的智慧,是一种平和淡定的心态。正是有着这份平和淡定,才可以从容地承认自己的局限和不足,可以区分真正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情,可以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
“ 要对得起学生”
采访中,吴老师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句话是“这没什么”。问及科研与教学工作偏好于哪一项时,吴老师选择了教学。再问:“是有兴趣的成分在里面吗”?答曰:“没有,其实我不是很喜欢在讲台上说话,但这就是工作,要对得起学生”。
在公共卫生学院的教授中,吴老师开的课是最多的,吴老师也特别愿意在教学上花功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效果。不禁想到一句话:对学生抱着强烈的责任感足以成就一个好老师。吴明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吧。谈起对学生的要求,吴老师也有自己宽紧有致的标准。如何安排时间,如何进行工作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她就负责验收结果。而学生认真踏实、吃苦耐劳、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是她很为看中的。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跟我之前设计的大相径庭。干练爽快的吴明老师让我领略了平静、专注的力量。吴老师说,她是对自己没有过多设计的人,一步步认真走来,便有了现在的局面。现在社会毕竟竞争激烈得多,“大学生人生规划”几乎是从大一就被很多人提及的话题。在规划的同时,我们容易犯眼高手低的毛病,有时太过注视远方会忽略脚下的路。吴老师的人生哲学或许可以启迪我们更多的思考。
(学生记者 周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