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王选同志的高尚品质及其对医务工作者的启发
“只要你读过书、看过报,你就要感谢他,就像你每天用到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王选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把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汉字宝库,推向了“光与电”的时代。作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王选热爱教育、热爱科学,体现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操。
王选从青年时期起就立志成为一名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聪明才智的科学工作者。大学选择专业时,他了解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对国防和航空工业乃至于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毅然决定攻读当时冷门的计算数学专业。他认为,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奉献社会。无论在多么困难艰苦的条件下,都矢志不渝。他用自己获得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金以及学校的奖励金,共900万设立了“王选科技创新基金”,支持与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从事具有基础性、前沿性的中长期科技创新技术研究,他希望年轻一代务必“超越王选,走向世界”。在他的培养下,一批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青年科学家走到了科研前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深情地表示:“我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21世纪中叶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强国,我能够在有生之年为此做了一点贡献,已死而无撼了。”
热爱国家,服务人民,也应该是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曾荣获“白求恩奖章”的韦加宁医生,接诊时从不喝水,为的是少上厕所,不耽误为患者看病的时间。他每接待一位新病人,总是要先问清楚经济状况,根据病人的承受能力设计手术方案,最后还要给病人省出返程车票钱。正是心里处处想着患者,韦加宁医生在人们的心里是“把病人当亲人,把医术当艺术,把工作当乐趣,把生命献给党的人民的好医生”。像这样的好医生在医疗卫生行业有很多,他们谱写出的一首首光辉乐章,是“服务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战线的“主体”和“主流”。正如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有其对立面一样,在现实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背离服务人民”的行为时有发生,如对待患者冷漠麻木,小病开大处方、大检查,收受红包回扣等行为,关于医护人员见死不救,把没钱的病人抛出院外的报道也时有所闻,在这些人的眼里,促进健康、解除病痛不再是神圣的职责了。作为医务人员,学生时代的誓言就是“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在医疗工作实践中,也只有把对祖国的爱和对人民的全心全意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象王选一样做人,时时为病人着想、关爱病人、服务病人,才能树立整个医疗界的正气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也只有这样,才能扭转个别医务人员道德败坏、乱纪违法对整个医疗服务行业形象的影响和损害,才能使众多辛勤工作在第一线的医务人员感受到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患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王选身上,既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又显示了新一代知识分子开拓创新的崭新追求。作为中国新一代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王选志存高远,勇于开拓,具有强烈的市场判断力和前瞻意识。王选的创新方向明,目光远,这是创新成功的共同条件。有了正确的创新方向,还要讲究创新方法。在自主创新伊始,王选没有人云亦云,而是选择了独辟蹊径:别人搞过的不再搞,而别人不搞的又是先进的东西一定要搞。正是有了这样的创新思路,使得王选能够站在科技的最高点上去解决核心问题,在中国的印刷业渴望采用新技术,但昂贵的设备引进费用又让人望而却步的时候,跳过了日本的二代机和美国的三代机,直接研制出了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正强烈地冲击着医学领域,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医务人员要想精益求精,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同样也应该做到“开拓创新”。作为现代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影像学,同样也是创新促进发展的典型例子。纵观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融会了众多的知识和科技的创新,其传播、应用和普及,推动着医学影像学的迅猛发展。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不久,X线就在医学上被用于人体检查,形成了X线诊断。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CT机的诞生,并在1972年应用于临床,被誉为继伦琴发现X射线后放射诊断学上的又一飞跃。时隔15年后,美国华根教授综合利用核医学的高技术和CT机的图像重建原理,创造出了ECT。蓬勃发展的现代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成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医学工作者同样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开发和开展新技术,才能为人类的明天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需要千千万万个王选。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应该学习王选,做一个新时代具有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和开拓创新的崭新追求,怀抱着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爱岗敬业精神的中国人!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洪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