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领导安排我就文艺工作结合“北京精神”这一主题谈谈想法。我没有准备,所以心里没底,昨天晚上赶紧写了一千多字的备忘录,今天拿到这里向诸位做一粗浅的汇报,如有不妥之处,请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北京精神”的八个字中包括了“爱国、厚德、创新、包容”。我结合文艺话题,简要汇报一下我对“创新”和“爱国”的理解。
刘云山同志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文中具体强调了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的创新作用,他说“文化是引领社会风气之先,要把创新作为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引擎,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样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实现题材、品种、风格和载体的极大丰富,使我们的文化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这段话只有一百字,但中心思想和具体方向,发展目标非常明确。北京致公党的文艺工作者,要在市委的领导下,发挥应有的作用。按照刘云山同志所讲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指导方针,履行我们所肩负的“文艺创新”重任。
我理解,“文艺创新”,就是以独特的姿态和视觉,创造出艺术水准高,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来。这个基础,来源于文化工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关注社会的热点、难点,发现和指出有关民生、自然、文化以及国家发展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人们渴望再出现像鲁、郭、茅、巴、老、曹那样的中国艺术家,担当起一份社会责任。
“北京精神”这一工程的启动和运行,涉及到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用美术作品展现国家形象,用文学作品的力量调动起人性中最可贵的良知,净化人文环境等等。
接到任务我就想,我讲什么呢?不能只说说对领导讲话的理解了事吧。
我想到三天前,在我的单位北京大学人文学院,参加了一个由校长韩启德院士亲自倡导、组织,张大庆院长主持召开的题为“叙事医学”的座谈会。会上邀请了作家和医学家,共同探讨了“叙事医学”与“文学”的作用与关系。其中请到了《医者仁心》的作者徐萌,讲述了她的创作过程和深入生活的体会,通过这部作品反映医疗界的现状,唤起人们对医学传统职业信仰的尊重。
“叙事”是多种多样的,倾听病人的叙述,还有医生的叙述,是和谐医患关系有效的渠道。这个话题拓展了医学的学术内涵,也为作家提供了讲述医学故事的创作空间。大家从医生的角度、患者的角度、作家的角度,社会层面、伦理层面、医学层面、哲学层面、文学艺术的层面,发表了个自的见解,也探讨了如何通过影视和文学作品,比如小说的形式提升健康传播的境界,帮助大众寻求社会的心理缓解机制,使紧张的医患关系得到改观,促使医疗改革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进行。这一课题涉及到了社会学、哲学、人文学、伦理学、文学同大众的关系。哈佛大学学者对此开展了研究;哥伦比亚大学对学生早已开设了“叙事医学”的课程。中国的文艺语义小组也在讨论这个话题。所以我想将这一话题与大家分享。
通过叙事医学的方式阐释对文学的理解,用叙事的方法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将文学的叙事元素纳入医学科学,尤其是临床实践中,将人文精神和人文自觉性作为为病人服务的指导思想。大家知道,医学讲证据,文学讲故事,他们之间是生物与生命、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医学入理,而文学入情,怎样做到入情入理,情景交融,以临床证据与临床故事相结合,阐释生物与生命的关系,探讨人类生命的意义。它不仅属于医学学术研究的范畴,同时也是跨学科、跨业态的文化改革与创新。与“北京精神”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我不便展开来讲。通过这个事例我要说的是,“北京精神”所包含的八个字里,有着深刻的内涵,需要我们将她作为行动的指南。
在我的一本书里我曾经说道:艺术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诲,而是与大众的分享和共鸣。尽管艺术作品本身解决不了人们的生存问题,但艺术的功能可以探索人生,激浊扬清,给人类以光明的导向。
再简单说几句关于“爱国”的看法:我从来不认为,只有唱赞歌才是爱国的唯一方式。我赞美英、美国家的教育制度、法律法规、文化品位、大众的公益意识、社会的信誉体系;我也欣赏韩国、日本对文化艺术的敬畏态度。韩国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发展中国家,经济在亚洲名列前矛,国民的总体素质和文明程度比较高。韩国的文化潮流瞬息万变,文化艺术一度跃为亚洲前列。前些年,韩剧和韩国电影不仅在亚洲,而且在欧洲、中东、美国都拥有超强的人气。在坎城、威尼斯各大影展中获得多项大奖。我虽然欣赏,但我只是个旁观者,因为她不是我的国家。我的祖国三十年来飞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科技、文化已经跨入国际化行列。这些变化大家有目共睹。但她的很多方面还有差距,撒切尔夫人评价说:“中国还不算一个大国,因为她输出的是‘电视机’,而不是价值观”。这只是一方声音,不是标准。但能说明中国在发展中出现和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希望我的国家越来越好,但也常常用冷静的态度看待她,甚至批评她,这是因为我在乎她,爱她。我渴望真正了解她,就像关心自己的安危冷暖。这理由非常简单:国家,国家,在这块国土上,有我安身立命的家。
就这些。谢谢大家!
(此文为北京市政协组织各民主党派北京市委围绕“北京精神”展开座谈。梁宾宾是致公党北京市委指定在座谈会上四位发言者之一,就“北京精神”结合“文化创新”谈她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