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2011年3月9日下午16:30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举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记者会,主题是“政协委员谈科技创新能力”。全国政协委员马大龙、邬贺铨、尹卓、陈志列、徐冠巨、郭为出席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科学时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请问马大龙委员。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很多基础科学研究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会取得重大突破,并且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基础科学研究对经济发展做出的直接贡献。但是另一方面,很多重大原始创新都有赖于基础科学的新进展,请问马大龙委员,您认为基础科学研究在整个科技创新体系中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或者应当处于怎样的地位?第二个问题,在“十二五”期间的科研经费投入中,您认为应当如何协调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基础研发之间的投入比重,从而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谢谢。
马大龙:
在这次政协的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参加了农工党和九三学社联组讨论活动,胡锦涛总书记讲了五点意见,其中第一点意见就是要增强自主创新的工作,而这里面特别提到了要着力加强原始创新,要加强基础研究的工作。
马大龙:
要说作用和地位,我觉得这是不言而喻的。基础研究是我们原始创新的一个源头,也是整个科技工作的基础,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何做好基础研究,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浮躁的社会当中,做基础研究需要长年累月,甚至需要几代人的积累才有可能取得重要的成果。
马大龙:
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研究,没有这样的积累,我们国家的原始创新,我们国家的科技不可能得到发展,不可能有“可持续性”的基础。强调它重要性的问题,应该说没有什么太多的异议。
马大龙:
刚才你还提到,在“十二五”期间如何来做好基础研究的工作。我觉得应该从几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改善我们的科技环境建设,创造更好的科技环境来加强我们的基础工作,要防止浮躁的情绪,提倡扎扎实实、按照科学规律的环境来做我们的基础研究。
马大龙:
二是人才的培养也非常重要。我们的教育必须进行改革,现在的教育是不利于我们的基础研究,也不利于我们原创性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现在主要都是要培养这些“技术型”的人才,我们要培养有独立精神、批判精神的人才,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我们原创性基础研究的工作。三是在科学的人才评估上面也要进行改革,刚才尹委员已经讲了,我这里就不重复了。
(统战部摘自国际在线 2011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