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北大医学部统战系统新春联欢会上,一首诗歌《心声》由几位老归侨真诚朗诵,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心声》作者魏怡和她丈夫鞠九生听完了朗诵,十分激动,鞠老师噙着热泪,对侨联的同志连说:“谢谢你们”。
春节期间,医学部侨联两位负责人到了魏大夫家。简朴的家装,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下,显得十分舒适,魏怡大夫和鞠老师,非常热情地接待我们,不一会当我们喝着热腾腾的咖啡时,大家的话题又离不开“心声”,魏大夫说,写“心声”是为纪念侨法颁布20周年和侨联成立60周年而写的,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是自己经历过。是的,44行诗句,也只能是一种概括,但读者、听者会很快进入生动的具体的形象中,这就是《心声》真实感人之处。在我们无拘束的交谈中,也让“心声”内容又充实了很多,如在她北医学习,毕业后工作,文革期间出国留学,当上区人大代表……退休仍然担任着全国牙防组专家组成员,继续为口腔医学作贡献。她厚实的外文功底让她在出国留学竞考中,名列前茅,在国外更是如饥似渴地把“新知识”认真地学着,填补所缺,回国发挥作用。
当大家谈到做好侨联工作离不开归侨归眷的支持时,魏大夫觉得她没做什么,其实,她一直在支持侨联工作,而且做她力所能及的事。2008年她写了一篇文章,内容是从电视看到举着五星红旗阻挡遮盖着藏独分子**的故事,举旗者正是她远在美国工作的孩子,她用“强烈”的爱国情怀,书写着自己的心声,为孩子们加油,为祖国加油,很感人。医学部侨联开会时,主持人建议念给各位委员听听,大家都被文章内容深深感动着。
这次到魏大夫家,看到她精神那么好,思维敏捷,国内外大事侃侃而谈,学校、医院的情况,她也十分关心,这也许跟她当过区人大代表有关,很关心民情……在近两个小时的交谈中侨联的同志又收获了一堂丰富的难得的“知识课”,而且又多了一位贴心的朋友,从此电子邮件来往密切。
(北大医学部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