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儿科专家,九三学社社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王宝琳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3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王宝琳教授1919年9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4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医学系,从医之路长达六十多年,自1956年到1997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从事儿肾工作,为我国儿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儿科肾脏病专业的奠基人之一。
王宝琳教授在1978年组织创建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肾脏病专业组,以最常见的、危及儿童健康的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炎为主攻目标,从临床诊治及蛋白尿、水肿发病机制等基础科研方面进行了卓有成绩的工作,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肾脏病专业在国内儿肾界立处领先地位和持续蓬勃发展奠定下深厚基础;80年代初又指导恢复了中断近二十年的小儿活体肾穿刺检查,并主持免疫病理的研究,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成为国内最早开展儿童肾脏病理的单位,推动了我国小儿肾脏病理学诊断的进展。针对儿童肾病综合征,由她提出的激素系列用法(中长程疗法、移行减量法、拖尾疗法)现仍为国内儿肾界普遍认同、应用;她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肾专业组培养了杰出的人材梯队,如杨霁云教授、丁洁教授,在她们的带领下,儿肾专业组正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1979~1991年作为第一届全国儿科肾脏病专业协作组组长,她严谨的学术理念和务实的工作态度使这一领域迅速崛起,儿科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长足的发展;王宝琳教授还是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第一届、第二届常务委员(1980年~1990年),不仅对儿科做了贡献,而且对我国整个肾脏病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也有突出贡献;1988年主编我国第一部儿童肾脏病专著《小儿肾脏病学》,标志着我国儿科肾脏病专业的初步形成;制定了一系列全国儿科肾脏病临床诊治的规范与方案,结束了国内儿科肾脏疾病诊治的混杂局面,奠定了中国的儿科肾脏病专业坚实的基础,并将我国儿肾临床工作引领上统一规范的健康发展之路;开展全国儿肾学习班,为全国积极培训儿科肾脏病专业医师,为我国儿童肾脏病专业的前进积蓄了可持续发展的力量;1985~1991年出任亚洲儿科肾脏病学会(AsPNA)理事,多次代表中国出席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良好的东方学者的形象,赢得了国际同道们的高度赞誉;1994年亚洲儿科肾脏病学会(AsPNA)授予王宝琳教授AsPNA“先驱者”荣誉奖牌,以表彰其多年来为中国及亚洲儿肾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2008年荣获中华肾脏病学会授予的“发展贡献奖”殊荣,无愧为国家儿科重点学科点儿童肾脏病专业的学术带头人。
王宝琳教授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为人谦和,道德高尚,淡泊名利,平易近人,是大家为人和事业的楷模。她的精神和开创的事业将永垂不朽!
(九三学社北京大学第二委员会 北大医院支社 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