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很多东西,仅靠书本是不够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日前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说,在竞争激烈、家长普遍焦虑的社会现实中,一个普遍的情况却是,家长过分地依赖学校教育,而忽视整个社会的环境导向和家庭教育的作用。
“现在的孩子之所以没有童年,过得那么累,是因为社会中大多数人对书本知识、技能教育的期望过高,似乎感觉只要把孩子送进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他们就能成才,就能生活得幸福。事实并非这样。”为此柯杨委员呼吁政府积极引导整个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即“遵循一个人心智成长的基本规律,让生命自然地呼吸、生长。”
“孩子在什么年龄就需要干什么事。所以,在童年阶段,孩子所有的淘气、打闹、躁动等表现其实和他生命本身的发育是有关系的,而且这种发育需要经过动的过程才能获得身体肌肉的强度、动作的协调与平衡等。”柯杨委员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很多进步都是在玩中获得的。”她进一步举例说,“儿童在玩的过程中的动作,也同时会伴随着脑的发育过程,使得手脑配合能力得到锻炼。而书本知识应该是伴随着他们玩的天性逐渐增加进去的。”另外,孩子在玩的过程中,需要和别人合作,这样就慢慢地学会了与他人建立一种社会关系。“如果一个孩子不会玩,或者只是自己单独学习,那么他未来的合作中一定会遇到很多挑战。”
“应该让孩子充分地玩,让体质和智能都得到很好的发育。这是一个心智正常的人的发展基础。”柯杨委员建议家长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行为,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生长。
(统战部摘自人民政协网 2013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