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能见到这样的成效,是值得高兴的事。”3月8日,北京团的小组会一开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代表就忙着向大家汇报,“药监部门的领导联系我,说下一步将支持这个工作。”人代会会场上一场关于科技创新和审批改革的追问,有了初步回应。
事情要从3月6日上午说起,刘忠军在小组讨论时拿出一节乳白色的3D打印脊椎模型,展示着自己的科研成果,感慨“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原来,刘忠军科研团队早已研制出新型骨科手术内置物,但一直在等待国内漫长的审批手续;而美、韩、德等国的类似产品,科研起步晚却已经上市。“我们科技创新产品的审批制度还不能适应甚至是阻碍着科技创新的进程。”举着乳白色“人骨”,刘忠军呼吁,要用体制创新推进科技创新。
这一话题立即引发会场热议。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代表说,我国科技跟跑国外时,审批较快,当国内外科学技术水平并行时这一矛盾就显现出来,而我们略微超前一点时,审批就显得明显滞后。她建议,政府审批的模式要系统地改变,对于类似3D打印等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相关的政府审批机构怎么审批,什么该审批,什么该交给社会,应该系统研究。
“这都涉及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的问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晓初代表接过话头。他介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已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我建议,要降低市场门槛,对国内的创新产品要开放市场。”
6日下午,在北京团开放日上,刘忠军再次举起那段“人骨”,“审批环节如何影响科技创新”再次成为在场媒体的焦点。时隔1天后,3D“人骨”引发的追问终于得到回应。
(统战部摘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5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