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刚刚履新的北大国际医院院长陈仲强,在两会上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独家披露他对国际医院发展前路的思考。
■对话人物
陈仲强
骨科专家,政协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委员,历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北京大学附属首钢医院院长,2015年初履新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
专家对社会资本办医仍观望
新京报:您认为北大国际医院与北大附属的其他八家医院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陈仲强:体制上不同。其他几大附属医院都是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北大国际医院严格来说,是社会资本办医,采用了新的体制机制,主要出资方是方正集团,同时结合了北大的优质医疗资源,共同举办的一个非营利性的大型医院。在组织管理模式上,也与北大其他附属医院显著不同,国际医院是由北大、北大医学部和方正集团三方共同组成的理事会结构,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新京报: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多数是事业单位编制,非常稳定;但北大国际医院的医务人员是否还以多点执业为主?
陈仲强:这也是一个很敏感很现实的区别。从传统的社会观念来讲,拥有政府编制和拨款的公立医院,给人稳定感和安全感,其福利待遇、权威的学术平台、社会事务权威的参与和发声平台,非公立医院难以比拟。
虽然,近年来政府大力支持社会办医,也提出未来事业单位和非事业单位养老、薪酬福利要同等的政策导向,但社会资本办医总体来说,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小,水平不稳定,发展前景不明朗。这些因素,都导致社会资本举办的医院,对人才的吸引力削弱。高端技术人员、专家和有发展潜力的医务人员,会因为社会声望、福利待遇、学术地位、参与医改的话语权,研究课题申请或重大项目争取等等因素,对社会资本举办的医院,持观望迟疑态度。
未来医院医生多数仍应全职
新京报:能否透露下目前国际医院总体医务人员中,多点执业(兼职医务人员)的比重?
陈仲强:从整个国际医院来讲,运行的行政、后勤保障,由方正集团支持;北大医学部在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给予支持,两者相互结合。
在此背景下,北大医学部其他几家附属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能够以科室或团队的形式,参与北大国际医院的发展,支持学科建设。这也与政府的多点执业政策吻合。初期,基础医技人员,我们面向社会招聘;医疗骨干、学科带头人,北大医学部支持,我们通过多点执业的方式,吸引他们快速、合法加盟,以期用相对较短的时间,提升国际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新京报:具体比例呢?
陈仲强:未来我想,2/3应该是国际医院的全职医务人员;1/3的高端人才、核心人才,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入。未来5到10年,形成自己的核心人才队伍,所占比例会有明显改变。同时,我也觉得,医院的用工形式应该有大的转变。过去,我们老讲拥有,但在“一家医院,惟我所有”的体制下,由于方方面面的限制,专家的能力和作用反而不一定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从全社会角度看,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新京报:您是骨科专家,我知道您一直还在北医三院门诊和手术,未来也会在北大国际医院坐诊吗?
陈仲强:我现在是国际医院的院长,今后在国际医院行医是必然的。
新京报:那就是将来要以多点执业的形式到北医三院出诊?
陈仲强:(笑)应该讲,我在两个地点行医都是合法的。
公立和非公立医院发展平台不平等
新京报:您如何看待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特别是现在很火的混合所有制办医?
陈仲强:混合所有制,目前还有很多概念没有理清。公立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医院的产权上如何界定,未来医院的收益如何分配,如果股东退出,或者今后医院规模变化,公立医院的股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否会引发国有资产的流失?我不是搞经济的,没有更多发言权。但我想,存在一定的风险,大家都在探索,还面临很多挑战。
新京报:北大国际医院不算是混合所有制办医吗?
陈仲强:北大国际医院不是混合所有制,更多应该是,北大借助方正集团的校企优势,通过新的筹资机制,筹建的一家新医院,最终目标是办成北医旗下最好的医教研平台。
我个人倒是认为,为各类医院提供一个公平的发展平台,比混合所有制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这个意见也是我今年的主要提案内容。
新京报:公平的发展平台,怎么讲?
陈仲强:现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平台是不公平的。首先是补偿机制。现在整体政府制定的医疗价格补偿不足,但公立医院有政府补偿,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即便和公立医院承担同样的任务,达到同样的医疗水平,也无法得到政府补偿。上述因素,极大制约了社会资本的涌入。同时,由于后备资金不足,初始规模小,得不到政策支持等原因,在人员福利待遇、医务人员的学术地位、社会认知、认同度等方面,也不平等。没有相同的待遇,自然制约人才的进入。只靠(医生)多点执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领跑医改”目标,北大国际医院仍会践行
新京报:北大国际医院与同期在天通苑开幕的清华长庚医院相比,显得有些“高(端)冷(清)”,如何看待北大国际医院日后发展的定位,2015年它会“平民化”吗?
陈仲强:不应用“平民化”这个词吧。北大国际医院的定位,是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的大型综合医院,主要服务于具有社会医疗保险的社会各界患者,但同时,也具备为有多元化、差异化医疗健康需求的高端患者服务的条件。国际医院的“国际”两个字,是指我们能够为所有患者提供与公立大医院“人满为患”完全不同的温馨、舒适的环境,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安全、人性化、私密性很好的诊断治疗,而且费用合理。
新京报:也就是说,北大国际医院不担心患者量,也不会与清华长庚去比?
陈仲强:清华长庚有很多的优势,比如周边是密集的居民区,公众更加贴近和认同。同时,清华长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从社会资本举办,变成了全部资产托管给北京市,变为一家公立医院。而北大国际医院刚开始,好像病人不多,但第一年,我们也不希望过快扩招,而是要先全力把各种服务条件和医疗细节完善,尽快拿到医保资质。北大国际医院举办之初的目标之一,就是领跑医疗改革,我们希望踏踏实实把社会资本办医这条路走好。
声音
北大国际医院是社会资本举办的非公所有制大型综合性医院,所有制权属明晰,不算混合所有制。
多点执业是目前政府加快医改的一个重要举措,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医务工作者,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为更多患者服务,充分发挥专家的效益。——北大国际医院院长陈仲强
(统战部摘自新京报 2015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