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7日,农工党北大医院支部组织“参观水操学堂颐和爱国教育”活动。早晨8点半,14名党员从颐和园西门集合入园,医学部统战部办公室主任杨丽丽老师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
颐和园,作为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亦是一座“皇家园林博物馆”,它除了富有美丽的湖光、山色、塔影、桥溪及盛开的鲜花,它也承载着历史的印记。
走过西堤,党员来到位于颐和园西北的耕织图景区中一个别致的院落,这里就是颐和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水操学堂。
“水操学堂”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清漪园时,耕织图被付之一炬,仅遗存“耕织图”昆仑碑。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重修清漪园,为掩人耳目和提取海军军费以便造园,借培养海军人才为幌子,在耕织图废墟上新建昆明湖水操学堂。在昆明湖里练海军,颇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据展室中介绍,当年的水操学堂分为内外学堂,内学堂研习测算、天文、驾驶等课程;外学堂操练水上驾驶、布阵和实放枪炮,俨然摆出一副学习西方列强先进军事技术的架势。这对于长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来说,真可以说是破天荒的新鲜事。在康有为和梁启超合著的《瓜分微言》一书中,也生动地描述了慈禧太后打着建设水操学堂的幌子,挪用海军经费重修颐和园的情况。由于水操学堂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为了尊重历史史实,在新修复的耕织图内保留了部分水操学堂。
党员们感叹数次游览颐和园,还是第一次走进“水操学堂”,近距离触摸和感悟颐和园的历史。通过参观,党员们看到清政府腐败无能、科技落后所烙印的屈辱史,更加为中华民族之崛起、中国之强大而自豪。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强我中华!让我们共同见证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并为之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农工党北大医院支部 卢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