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简介
    • 部门概述
    • 主要职责
    • 统一战线图片展
  • 党派团体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中国民主同盟
    • 中国民主建国会
    • 中国民主促进会
    • 中国农工民主党
    • 中国致公党
    • 九三学社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 中华归国华侨联合会
  • 党外知识分子
    • 两院院士中的统战人士
    • 民主党派中央委员
    • 民主党派市委委员
    • 民主党派区委委员
    • 其他社会任职
  • 民族宗教
    • 民族
    • 宗教
  • 人大政协
    • 现任政协人大名单
    • 历任政协人大名单
  • 荣誉榜
    • 集体荣誉
    • 个人荣誉
  • 学习园地
    • 政策法规
    • 基本知识
  • 办事指南
网站旧版| 北京大学| 北大医学部|
  • 部门简介
    部门概述
    主要职责
    统一战线图片展
  • 党派团体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华归国华侨联合会
  • 党外知识分子
    两院院士中的统战人士
    民主党派中央委员
    民主党派市委委员
    民主党派区委委员
    其他社会任职
  • 民族宗教
    民族
    宗教
  • 人大政协
    现任政协人大名单
    历任政协人大名单
  • 荣誉榜
    集体荣誉
    个人荣誉
  • 学习园地
    政策法规
    基本知识
  • 办事指南

统战动态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 2002
统战动态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 2002
> 统战动态» 2018

两会之声(九):全国人大代表顾晋:医联体的“紧密”就是真正成...

发布日期: 2018-03-07

  从近两年各地医联体建设情况来看,主要依靠医院自觉性和内部约定的“松散型”医联体居多。作为连续3届履职的“老代表”,今年我将关注重点放到如何让医联体更“紧密”上。

  首钢医院从2014年开始打造医联体,下辖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可以说,我们真正成为了一家人,进而避免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式的利益分配问题。

  紧密型医联体如何实现?我认为,专家、学科及管理下沉是基础,而实现这些基础性建设的前提,是统一的医联体管理、运行和利益分配机制。实践中,首钢医院通过医联体模式将呼吸、心血管、内分泌和肿瘤等常见病诊治的专家下沉到社区,同时还将患者需求较大的口腔科、中医科、按摩康复等学科下沉,提高了患者选择社区就医的积极性。

  此外,信息化是医院运营和临床业务发展的现代管理工具,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联通,是紧密型医联体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条件允许,应尽快在三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间实现资源、信息等互联互通,为常见病、慢性病患者下沉到社区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能够让疑难杂症患者顺利转诊到三级医院,从而优化各级医疗机构的患者结构。

  想要有效促进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就诊,还要强化医保的经济杠杆作用,医保报销比例应向社区进一步倾斜,真正引导病人分级诊疗。

  想让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可复制、可持续,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是根本。通过在云南省调研,我感觉,当地实行的“县招乡用”模式值得借鉴,呼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各地可以参照云南经验,给予社区医生上级医院的编制和身份,以此来保证其提供稳定的高质量服务,为进一步做实医联体,夯实人才基石。

  (统战部摘自健康报  2018年3月6日)

  • 电话:82802966 82802300
    Email:bytzb@bjmu.edu.cn,bytzb2300@sina.com
    邮编:100191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