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担任了多年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过程中,对专业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做了一些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救治体系的改善。
2011年原卫生部医政司让我来牵头在全国开展心肌梗死救助项目,当时在中国医师协会立项。我在政协这个平台上积极呼吁,要把技术不断的进行规范和推广到基层。后来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建立胸痛中心列为创新急诊、急救服务的重要举措之一,并出台了《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在胸痛中心主体基本条件、组织管理、建设要求、服务要求等方面作出规定,为此中国医师协会专门成立了胸痛专业委员会。
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只从医院做不够,为此我提议要建立更好的救治体系。我认为目前在我国建设胸痛中心这个体系,和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以及一体化医疗服务需要建立的体系是完全一致的。胸痛中心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就是建设三全模式:从公众到院前急救医生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程管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从急救到预防,从疾病到慢病的全程延伸。我认为这种延伸恰恰能够体现出我们的医疗机构,特别是规模大的医疗机构,在医疗体制改革中这一重要环节里的作用。如何很好的把医院做的事情和需要在院前做的事情跟医疗机构连起来,怎么连,这方面邢台市中心医院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2017年该院牵头市级的胸痛中心全域覆盖。对未来慢病防治及整个医疗体制改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今年我的一个提案就是关于胸痛中心的建设,其中公众健康素养的提升和健康常识的掌握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中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培训公众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和正确使用AED(自动心脏除颤器)。今年我们将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提升公众救治能力,从而提升防病意识。
(根据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霍勇在“声音·责任”2019两会医界代表委员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
(统战部摘自中国医师协会2019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