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下午,北京大学医学部侨联在药学楼举办了第四届归国留学人员创新论坛。中国侨联经济科技部科技服务处调研员李文慧,北京市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苏泳,北京市侨联组织和人才工作部负责人刘金凤,医学部党委副书记徐善东,统战部部长王军为,人事处处长戴清,组织部副部长李海峰,科研处副处长樊建军等领导应邀出席论坛。医学部归侨侨眷、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干部等8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侨联主席、药学院院长周德敏教授主持。
苏泳为论坛致辞。他代表北京市侨联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并对医学部侨联工作充分肯定。他希望归侨侨眷和归国留学人员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脚踏祖国大地,胸怀人民期盼,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点,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苏泳表示北京市侨联将努力搭建平台,为归国留学人员的成长、建功立业提供服务。
论坛有6位归国留学人员作主题发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以“放眼世界 脚踏实地”为题介绍了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经历使她开阔了眼界,回国后,带领团队带着临床问题做持续深入的机制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在临床逐步实践,跳出专业推动我国女性生殖健康事业的发展。乔杰带领团队每年诊治疑难不孕患者高达60万人次,相关研究在国际上从默默跟跑到并跑、再到现在的领先;辅助生殖技术从走出国门学习到得到国际认可、再到如今的主导,骄人的成绩令人敬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教授吕继成演讲题目是《临床科研之路:改变临床实践的高质量研究》。他在澳大利亚乔治国际健康研究所从事临床研究期间,经过反复思考,确立了做最好的、真正对临床实践产生影响并能使患者看得起病的研究。吕继成认为,方法学对临床研究至关重要。他致力于IgA肾病和慢性肾脏病心血管防治研究,利用我们比西方国家多得多的临床资源,潜心钻研、坚持不懈,发展了“自身免疫性肾病”一元论学说,研究结果影响了KDIGO国际肾小球肾炎指南和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等的制定或更新,多次受邀参加KDIGO国际肾小球肾炎以及高血压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讨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林剑浩曾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工作五年。他向大家讲述了带领团队深入农村、边远地区进行骨关节炎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疾病负担研究的经历;介绍了带领团队深入交通不便、缺医少药、没有旅馆的西藏那曲、昌都地区,对大骨节病特别是儿童手足畸形的筛查救治工作。他认为,科研要脚踏实地、科研要服务于临床、科研要写在祖国大地上,林剑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悬壶济世 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主任、教授孔炜曾在美国接受过五年的博士后训练,她以“从血管微环境到人才成长的微环境”为题,讲述了自己成长和科研经历,分享了她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新的关键靶点----一种新型金属蛋白酶,后被大规模人群研究证实是人类冠心病易感基因等重大成果。孔炜深情地回忆了唐朝枢、王宪等老一辈科学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年轻人的扶持和鼓励。正是一代代学者的积累、文化传承、梯队建设,成就了北京大学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科。孔炜对人才成长最佳微环境的总结是:一个目标远大的团队、一个和谐共情的团队和一个互助共赢的团队。
北京大学药学院研究员贾彦兴的演讲主题是“北医十二载 — 坚守初心”。他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十二年前,怀着对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方向的热爱,他毅然选择加入北京大学药学院。12年来,受益于张礼和院士严谨科学态度的熏陶以及叶新山等教授的帮助,他坚守初心,通过合成策略和合成方法的大胆创新,挑战结构及其复杂的天然产物,成就显著,同时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学生。他表示将不负中国科研最好的时代以及北大医学快速发展的好时光,继续努力为北医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李建平,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中的医生主持人。李建平向大家分享了两段人生的重要经历:一是2003年他刚从哈佛大学回国,便赶上了非典疫情大暴发,火线成为医院非典医疗队的党支部书记。在见不到亲人、个人生死难料近半年的日日夜夜,他与同事们坚守在救死扶伤第一线,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展现了医务工作者崇高的医德风貌;二是“大医生”主持人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更为广泛传播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不仅是老年人,成千上万的中青年及少年儿童因此受益。
周德敏对论坛进行总结。他代表医学部侨联感谢上级侨联和医学部党委对侨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感谢主讲嘉宾的精彩演讲。并表示今后侨联将继续搭建更多平台,发挥侨联人才资源优势,坚持将论坛做出品牌,为北大医学和国家的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医学部侨联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