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1日晚,九三学社北京大学第二委员会理论学习与研究小组召开了主题为“疫情·后疫情时代——北医九三人的担当和思考”的网络会议。作为新社员我全程认真学习。
朱凤雪教授分享了武汉抗疫前线的点点滴滴。从刚到武汉时的荒凉和艰苦,到通过每一点一滴的努力,拯救了无数病人,挽救了无数家庭,得到了无数患者的认可和感恩,一步一步帮助武汉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个过程对于医者来说是艰苦的,脸上的压痕无声的诉说,但也收获了真情和快乐。这些都体现了医者的责任和担当,更是九三人的责任和担当。没有豪言壮语,对我们来讲都是切切实实工作点点滴滴工作,但是对于患者来讲是暗夜之光。
王贵强教授与我们分享了疫情期间参与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制定、新冠肺炎科技攻关工作及国际交流工作的体会,介绍了诊疗方案制定过程中遇到临床问题,提出了关于突发传染病疫情诊疗和救治体系建设的思考,以及相关科技攻关的资源整合及管理的思考,讨论了关于疫苗能否产生持久免疫力的问题,针对新冠感染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等研究制订针对性治疗方案。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我们对疫苗研发及生产有了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深刻认识到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马冠生教授从公共卫生视角分享了此次疫情及后疫情时代的思考,使我深入了解了新冠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系统的重要作用。孙建军教授分享了疫情期间北医三院支社为疫情所作的努力和贡献。虽然没有直接奔赴湖北前线,但是很多专家老师仍然奋斗在医院的前线,包括呼吸科、儿科、检验科等,同时组织多种惠民活动及线上教学及科普活动,包括长达一个月免费为就诊人员提供酒精棉片,切实为患者提供便利,小细节展示了九三人服务群众、心系患者。各种网课以及科普惠民活动展示九三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自身优势为大家提供更大学习空间,同时传播了战胜疫情的正确知识。
作为一个九三新人,这次研讨会收获很大,除了有幸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开阔了眼界,同时我真切的看到了我们每一份子,都在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社会做贡献,无论是参与制定指南的专家,还是普通一线工作者,无论在武汉前线,还是在北京前线,我们众志成城,都在朝一个方向努力,那就是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我们每个人都为社会发热发光。我想起一句歌词,“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我们大家所期待的,很荣幸我是一个九三人。
(九三学社北医三院支社 周剑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