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已持续两年多的时间,北大支部盟员作为医务工作者,一直坚守岗位,默默奉献。自今年4月以来,传播力更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北京引发新一轮疫情,我支部盟员更是积极参与一线抗疫工作,奋战在最前线,为抗击新冠疫情,早日打赢疫情阻击战作出自己的贡献。
外科“金手指”化身“大白”——普通外科刘涛参加核酸采样工作
普通外科刘涛医生,自4月29日起至今,一直在参加西城区德胜社区的核酸采样工作。平时拿着柳叶刀能够快速又精准地为病人解除病痛的他,拿起采样棉签更是“小菜一碟”,非常熟练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咽拭子采样。
图为刘涛在德胜社区参加核酸采样工作
“平”、“战”中一直坚守的“人民健康卫士”——感染疾病科侯凤琴参加发热门诊一线及二线工作
感染疾病科侯凤琴主任,更是一直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最前线。有人形容新冠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实回顾人类历史就会发现,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与感染性疾病作斗争。可以说,人类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与感染性疾病的斗争史。而感染科医生的日常工作,就是帮助我们从这些我们看不见,但却能致病甚至致命的病原微生物导致的疾病中恢复健康,称他们为“人民健康卫士”一点都不为过。在平日里,他们致力于培养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和诊治能力;而在有重大疫情的“战时”,他们更是发挥着抗击疫情的引导和带头作用,第一时间发挥早期筛查、预警作用;第一时间赶赴疫情现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应急响应、快速隔离,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尤其降低医务人员感染发生)等。从2003年“非典”前线,到2018年西藏-那曲-双湖疫情,每次都有侯主任的身影;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卫生部的驰援名单上也有侯主任的名字;此次新冠疫情,侯主任更是一直奋战在抗疫的最前线——发热门诊——是筛查疫情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关口。平凡的岗位上最难得的是坚守,侯主任一直在抗击感染性疾病的岗位上坚守奉献。
图为侯凤琴主任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发热门诊工作
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王继飞老师作为志愿者参加社区抗疫工作
感染疾病科的王继飞老师,一年多前退休后一直发挥余热,在我院体检中心返聘。今年4月的这一轮疫情严重,我院体检中心暂时关闭,王老师退休在家,看到自家小区(昌平区天通苑北街道社区北二东街道)核酸采样工作缺人,就报名作为志愿者参加了。最开始她主要帮助维持秩序,后来看到绑管扫码的工作比较缺人,王老师就学习了一下,之后就负责扫码绑管的工作了。王老师在曾经的发热门诊等抗击感染性疾病的一线工作岗位上就尽职尽责,并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退休后依然发挥余热,在自家小区作为志愿者参加抗疫工作。更为令人感动的是,王老师觉得自己只是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就像那些见义勇为的人,事后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都只是说,“当时没想那么多,就觉得应该这么做。”
图为王继飞老师在自家小区做志愿者参加抗疫工作。
疫情当下,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奉献。正是身边一个个平凡的英雄,每个人都在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齐心协力,共筑免疫防线,为早日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盟北医委员会北大医院支部 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