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对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
“科学精准”的要求、一“小”一“大”的目标,明确了当前防控政策的发力重点,也体现了我们面对疫情的必胜决心。本报就此采访了国家卫健委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刘民——
传播力增加,隐匿性增强,奥密克戎对传染源的发现、管理带来挑战
记者:近期,有些地方因为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性、危险性认识不足,常态化的防控和应急处置有所懈怠。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
刘民: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带来全球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水平快速上升,与我国疫情水平的“压力差”不断增大,导致我国境外输入压力不断增大。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出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
奥密克戎全球流行的3个多月时间里,科学界对它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非常强的传染性、感染病例多为无症状或轻型、可能会出现免疫逃逸。所谓免疫逃逸,是指人体原有的免疫力会被奥密克戎变异株逃逸,导致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再次感染,即“再感染”;也可以让接种过新冠疫苗的人出现感染,即“突破感染”。
从全球情况看,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住院数和死亡数仍非常大,导致了医疗资源的紧张,有些地区的死亡数、重症数已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因此不能把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感染当作普通流感对待。
从最早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到今天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的传播力在快速增加,隐匿性不断增强。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特点看,最主要的是给传染源的发现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应对当前疫情,防控措施要更早、更快、更严、更实,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的灵敏性,健全多点触发的监测机制,切实提高疫情的早发现能力。无论是哪里,一旦发现疫情,必须快速出手,这样就可以很快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最怕的就是犹豫和侥幸心理。必须拿出和病毒赛跑的精神和态度,全力跑在病毒传播前面,决不能有“歇歇脚、缓一缓”的心态。
记者:中国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取得了良好效果。“动态清零”总方针是如何形成的?适用于怎样的防控形势?
刘民:从疫情初始至今,我国疫情防控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突发疫情应急围堵阶段、常态化防控探索阶段、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从2021年8月起,我国开始进入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
不同防控策略的选择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病毒特征、阻断传播的可行性、对疾病严重程度的估计、疾病本身及其应对策略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公众的接受程度和意愿,以及政府的决心和能力等。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下,我国的总体策略目标是尽一切可能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新冠肺炎发病、重症和死亡,同时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动态清零”是在应对德尔塔变异株传播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适用于常态化防控阶段、传染源以输入为主且出现本土病例时。在此阶段,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能力;发生疫情后,充分利用疫情发现之初的黄金24小时处置时间,在原来充分发挥检测队伍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流行病学调查和监督队伍作用,突出“快”字,在疫情没有扩散之前,或者感染者还不具备传播能力之前,把密接者找到,把可能的感染者提前管控住,力争用1个潜伏期左右时间控制住疫情传播。
最大的一本账,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记者:“动态清零”的优势体现在哪里?为什么是现阶段我国疫情防控的最佳选择?
刘民:“动态清零”的提出,正是基于以更高水平、更小成本、更短时间控制住疫情,使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影响更小的考虑。
“动态清零”的核心是快速反应、精准防控。快体现在快速发现、快速处置、快速阻断;精准体现在精准地流调,精准地划分管控人群,精准地进行救治,精准地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因为快和精准,尽可能减小了管控范围。在牺牲极少一部分人的正常活动和控制极少一部分区域流动的情况下,换取的是最广大地区和民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从而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到平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国家所采取的是“缓疫”策略,即以降低、推迟流行高峰减少对医疗资源的挤兑,侧重对重症病例的发现、隔离和治疗以减少死亡,而对密接者仅进行有限追踪或不追踪。这种策略在应对德尔塔、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情中效果有限,尤其更不适用于中国。
在中国,不管“防”只管“治”带来的医疗资源挤兑是我们无法承受的。中国14亿人口基数太大,如果不严控,假设中国的发病率与全球平均水平相似,这意味着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将被感染。这样的数字,任何国家的医疗体系都扛不住,更不用说我国医疗资源普遍紧张,医院低冗余运转,余量极低,医疗体系必然面临击穿危险。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有差异,再加上疫苗接种在不同人群之间的不平衡性,老年人口绝对数大等因素,必须高度重视其潜在危害性。从经济学角度看,相比于防控政策的影响,数以千万计的人群感染、病倒显然对于经济社会的扰动更大,可以说在所有方案中,“动态清零”对国家和个人的成本都最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也是为什么要强调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
如果一个国家只追求眼前利益和一时的欢呼掌声,是绝对没有动力和底气坚持“动态清零”的。可以想象,时刻的警觉、局部的阵痛、和病毒赛跑的压力、国际上戴着“有色眼镜”的质疑声音等,这些都不是能轻松应对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坚持“动态清零”,是因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们的最高理念。
诊疗方案调整体现科学精准防控
记者:近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发布。调整诊疗方案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刘民:“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动态清零”的总策略总方针是我们始终坚持的,但具体的防控方式方法举措,每一阶段都在根据病毒株的情况、全球疫情的态势进行微调,为的就是始终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第九版诊疗方案的修订就是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的表现。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病例的发现和报告,在病例的发现当中增加了抗原检测,形成抗原检测加上核酸检测的策略。另外,关于病例的收治提出分类收治的策略。此外,关于抗病毒的治疗,以及中医治疗,还有出院标准和出院以后的管理等,都进行了调整。举例来说,新版方案对“核酸Ct值”的出院标准和出院后隔离时间都做了调整,总体来说会大幅降低住院时间和隔离时间。但这一调整背后有足够的科学数据支撑,能够保障疫情防控安全,同时也能让感染者尽早回归正常生活。
面对奥密克戎,不少放松防控的发达国家都出现了病人激增导致的医疗挤兑,和紧随其后的死亡人数飙升。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医疗资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第九版诊疗方案的改动,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层救治,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医疗冗余度,为人民健康留下更充足的保障空间。
(统战部摘自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