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简介
    • 部门概述
    • 主要职责
    • 统一战线图片展
  • 党派团体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中国民主同盟
    • 中国民主建国会
    • 中国民主促进会
    • 中国农工民主党
    • 中国致公党
    • 九三学社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 中华归国华侨联合会
  • 党外知识分子
    • 两院院士中的统战人士
    • 民主党派中央委员
    • 民主党派市委委员
    • 民主党派区委委员
    • 其他社会任职
  • 民族宗教
    • 民族
    • 宗教
  • 人大政协
    • 现任政协人大名单
    • 历任政协人大名单
  • 荣誉榜
    • 集体荣誉
    • 个人荣誉
  • 学习园地
    • 政策法规
    • 基本知识
  • 办事指南
网站旧版| 北京大学| 北大医学部|
  • 部门简介
    部门概述
    主要职责
    统一战线图片展
  • 党派团体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华归国华侨联合会
  • 党外知识分子
    两院院士中的统战人士
    民主党派中央委员
    民主党派市委委员
    民主党派区委委员
    其他社会任职
  • 民族宗教
    民族
    宗教
  • 人大政协
    现任政协人大名单
    历任政协人大名单
  • 荣誉榜
    集体荣誉
    个人荣誉
  • 学习园地
    政策法规
    基本知识
  • 办事指南
> 统战动态» 2024

2024

两会之声(十四)全国政协委员季加孚: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青少年必修课

发布日期: 2024-03-07

2024全国两会期间,中新经纬获悉,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季加孚带来《关于提升青少年人群心理健康防治水平的提案》。

季加孚表示,学习和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和家庭因素等显著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人群心理问题防治工作任务艰巨,已有措施效果仍不够显著。

从青少年人群心理问题防治工作问题来看,季加孚提出六点,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和针对性不足、行业领域心理服务人才数量及专业水平和保障机制不足、学校专业心理队伍支持体系不足、家长心理健康教养意识薄弱和家庭支持系统不稳定、针对青少年人群的心理预警与干预研究不系统和社会应急支持系统响应能力不足。

其中,行业领域心理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季加孚提到,中国约5000万精神心理患儿,总就诊率不足20%;儿童精神科医生不足500名;专业心理咨询师不足3万名,远低于WHO(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每千人拥有一名心理咨询师是健康社会的平衡点”。精神专科医院心理治疗收费普遍偏低、耗时长;心理治疗师成长路径模糊,最高为技师系列中级职称。

由此,季加孚提出多项建议。第一,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和针对性。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程,注重实践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普及放松深呼吸训练、正念冥想、有氧运动等心理技巧教学;增加学校非课程性质的心理团体、工作坊、讲座、专业机构实践体验的频次,缓解学生压力。

第二,有序推进行业领域青少年心理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学校心理咨询人才培养的投入;调整临床心理硕士培养模式;对专业心理机构为社会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

第三是完善心理健康的家校协同机制。加强对家长的心理健康宣教,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家长提供分类、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借助数字技术可普及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技术产品;建立家校协同定期沟通机制,消除心理病耻感;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坚强的品质;鼓励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援助。建议强化学校心理辅导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配备比例;建设各类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课程;提供线上心理辅导、危机干预等技能培训;加强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技能、注意力和执行功能、自控力管理等专业心理干预培训;完善心理教师职称晋升体系和专业培训。

第四是加强针对性科学研究与转化。建立高水平中国人群儿童青少年专属队列研究,开展常见心理问题规律和机制探索,研发和推广心理问题防治关键技术。

此外,季加孚还建议,加大对心理援助热线投入和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求助意愿;多渠道整合协同各类心理援助资源,提高心理危机干预效果;加大精神科医院、社区精神卫生中心对各级学校的定点支持,入校开展精神卫生相关工作。

(统战部摘自中新经纬3月6日)

原文链接:http://www.jwview.com/jingwei/html/03-06/582631.shtml

  • 电话:82802966 82802300
    Email:bytzb@bjmu.edu.cn,bytzb2300@sina.com
    邮编:100191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